“那么……”
“蔡锷,选择蔡锷。张学文和蔡锷有过一段很好的配合,而且蔡锷在湖南、云南都有很高的声望和人脉。让他跟张学文谈谈。”
“好人选。”
宋教仁点点头。
张学文因为并没有在同盟会活动太多时间,大多时间都是在湖南。因此认识张学文的人非常少,和张学文有交情的也是少之又少。
要找一个和张学文沟通的人,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蔡锷不错。
是云南昆明起义的新军总指挥,光复昆明有很大的贡献。之后来到长沙,和张学文一起去武昌,担任武昌光复总司令。紧接着又成为汉口保卫战的总指挥。
张学文和蔡锷两个人虽然最后分道扬镳,但两个人的交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两个人只是想法不同,没有影响两个人的交情。
就如蔡锷离开之前,给张学文推荐的戴湛,张学文就很重视。戴湛刚刚成为新成立的盐业局的局长,负责整顿西南五省的盐业。为张学文带来了巨大的资金。
还有和蔡锷情同手足的石陶钧,目前也在张学文这里担任总装备部副部长。
两个人的交情依旧很好。
而且蔡锷还有一个非常合适的理由。
蔡锷是统一共和党的魁首,这一次宋教仁联合的党派当中,统一共和党也有份。统一共和党在议会当中也有十来个席位,是目前中国的第三大党派。
既然要成立一个新党派,蔡锷作为统一共和党的魁首,在新的党派当中肯定也会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个时候当然应该出些力。
“我跟松坡兄谈谈。首先要劝张学文不要退出同盟会。如果张学文坚持,那么我们就邀请张学文的新党派和我们携手,在议会并肩作战。”
“行。”
…………
“子清,目前来说几个地方局,最先要弄出的是西北局。你有什么人选没有。”
人民党各机构成立的速度很快。
虽然党纲写的是,需要下级部门一级一级的选举,最终在中央委员会开会任命。但现在是特殊时期,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一级一级的选择。
因此节约时间,把之前扩大会议参加的人自动转成中央委员。
继续开会。
选择中央常务委员会。最后是张学文、禹之谟、刘道一、刘公、李根源、宁调元、谭人凤,选举结果出来是一片哗然。因为湖南人太多。
七个人当中出来了五个湖南人。
实在是湖南人太多,选举结果出来之后,刘道一自动辞职,推荐张謇进入。
这次选举最意外的是杨庶堪。
本来杨庶堪一直是四川革命党的负责人,在西南支部也一直是领导人。他本来应该是可以自动成为人民党高层。可是因为他在治理四川期间成果太差,慢慢的失去了很多会员的支持。就是四川本地会员,这一次也没有选择他。弄得杨庶堪的票数很低,根本就没有进入中央常务委员会。
刘道一自从辞职,推荐刚刚进入人民党不久的张謇。当然这个是张学文和刘道一紧急磋商的。湖南人太多,会出现一些流言蜚语。
张学文不希望刚刚成立人民党,就出现什么问题。所以刘道一才会自动辞职。
中央常务委员会的选举结束之后,就选择二十三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最难的是地方局。
目前张学文的势力只是局限在西南五省,还有甘肃、陕西、山西的一些地方。其他的地方局可以缓一缓,但是甘肃、陕西、山西的工作必须要抓起来。
因此西北局的成立就在眼前。
西北局情况复杂,需要一个干将。而且那里有很多同盟会会员,他们现在估计也在考虑,是应该跟着同盟会加入宋教仁成立的新党派,还是应该加入张学文这边。
这个时候,张学文需要人坐镇西北,拉拢这些人。
“李夑和如何?”
“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李夑和。
一直都是负责同盟会经费的人,后来更是负责军队后勤,军改的时候成为了总装备部部长。不过这个位置,反而是限制李夑和的能力。
因为他组织过暴动,组织过学校,还做过生意。
综合能力很强。
张学文准备让李夑和去西北主持大局。
“其他人呢?”
“李夑和担任西北局书记,程潜和李湛阳担任副书记。程潜担任西北局军委主席,主要负责西北局的军事。李湛阳负责西北局民事。孙岳、何成濬、但懋辛加入西北局,留一个位置给西北本地的同盟会。同时管理甘肃、陕西、山西、青海、新疆的事情。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团结甘肃、陕西、山西的革命党,就算不加入我们,也要跟我们保持友好。你们觉得如何。”
“不错。”
“那样的话,李夑和应该进入政治局的。”
谭人凤皱了皱眉。
因为李夑和之前是军方,军方进入政治局的人数有限。因此李夑和没能够进去。但是李夑和要去担任西北局的书记,那么他的位置应该提高。
“候补吧。让他担任政治局候补委员,算是未来政治局的第一顺位。”
“这个不错。”
“以后我们每次开会选举的时候,都选择两到三人的候补。如果有任何的变故,就立马可以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