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一天的路程。
对于很多人来说,快马加鞭就是半天的路程。因此马进祥很快就来到了安定。张学文对于这位老将军并不熟悉,但也知道这位是回族将军当中,目前地位最高的。
在回族声望很高。
甘肃本来人口有一千多万,最高峰达到过一千五百万。但是之后甘肃灾荒多,地方官赈灾不力。更严重的是同治回乱,多年的暴乱,让这里的人口直线下降。
最低谷的时候,人口甚至不到四百万。
几十年的仇杀,让此地的民族矛盾很激烈。张学文了解了甘肃的历史之后,明白想要让甘肃安稳就需要稳定回汉两族。
如马进祥这样的回族老将军,多年在内地当官,是值得笼络的。
“年轻有为,真是年轻有为。”
“老将军,里面请。”
“好,请。”
马进祥的身体真的很棒。八十岁的年级,骑马一天半跑个两百里都不成问题。这个身板,甚至能够带兵打仗。张学文都非常佩服马进祥。
八十岁还有这种身板的,就是几千年历史都找不到几个。
“巡阅使,给你介绍两个人。这是我女婿,也是昭武军军门马福祥的长子马鸿逵,在昭武军骑兵营担任帮带。”
“将门虎子。”
年轻的马鸿逵相貌堂堂,的确很招人稀罕。
不过张学文心中有一些佩服马进祥。看马鸿逵的年级估计都不到二十岁,娶个媳妇应该不会比马鸿逵大。就算大也不可能大好多岁。
马进祥八十岁,还有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女儿,真是厉害。
“这是马福祥哥哥马福禄的长子马鸿宾,现任昭武军骑兵营管带。”
“原来是马忠烈的后人。当年听闻马忠烈的事迹,恨不能亲上战场,和马忠烈一起保家卫国。”
听到眼前这个人是马福禄的儿子,张学文立马站了起来。
马福禄。
马福禄在廊坊的大战,被誉为是“庚子之役第一恶战”,击溃了英军两千人。之后的北京保卫战,他的部队死伤惨重,包括他在内家族亲戚战死超过百人。
里面有从弟,有侄子,都是他的家族亲戚。这场战争马福祥也参加,只不过他侥幸捡了一条命。
虽然是为满清战死,但他是为了抵挡八国联军而战死的。在庚子之乱的时候,面对八国联军很多满清部队都是望风而逃。如果满清的将领都是马福禄这样英勇作战,八国联军岂能那么容易就打进北京。对于这样的将领,张学文还是非常佩服,非常尊敬的。
“谢巡阅使。”
马鸿宾上前抱拳感谢张学文的夸奖。
互相介绍结束,双方坐下来之后,马进祥看着张学文很直接道:“巡阅使,我在南方多年为官,对于革命党也有所了解。我知道你是同盟会,同盟会应该是最大的革命党。有个问题我想问问。”
“老将军,请说。”
“巡阅使,我这次亲自来只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来管理甘肃,你怎么对待这里的民族矛盾。你怎么对待我们回族。”
张学文没有想到,马进祥问的是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老将军有没有听说过南京政府的公告,有没有听说过‘五族共和’。”
“听说过。但这些东西太笼统,我想听听巡阅使的意思。”
马进祥是混了这么多年的官员。
对于口号从来不相信,他只相信真正的措施。张学文本来是想跟马进祥谈谈关于五族共和,但看这位老将军是有备而来。
因此想了一会之后,道:“老将军,我要是治理甘肃首先就是从严治理。这个地方这么乱,首先就是因为法律松弛。所以我首先要严。”
“然后就是公平。我只管事情的原因,不管对象的身份。回族、汉族、藏族还是其他的民族,我只论事情的对错,不论身份。公平的对待所有的事情。”
“同样,各民族都有各民族的不同习俗。汉族应该要理解和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同样反过来回族也需要如此。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我认为公平是最重要的。只有公平公正的对待双方民族,才能够慢慢的消弭彼此的仇恨。”
马进祥本来认为张学文会和之前很多人一样,开出一大堆的条件,以此来拉拢回族武装。毕竟目前的甘肃来说,回族武装占据甘肃兵马的一半。
可是张学文说的完全不同。
“当然。甘肃贫瘠,包括新疆、西藏这些边疆都有这个问题。因此相比起民族区分来说,如果我主持中央,我就会对于这些贫瘠的省份进行政策的倾泻。但这个和此地民族无关。”
马进祥没有说话。
因为张学文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采取回汉平等,公平对待。并不会因为回族就高看一眼,就多给好处。张学文未来入主中央,只会按照情况来进行政策倾泻,而不是按照民族。
虽然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但马进祥反而是认为张学文说的很实在。而且就如张学文说的那样,甘肃需要严。因为之前的地方官府对于回族要么打压过甚,要么就会宠的没边。
这样一收一放之间,地方官府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来对待民族矛盾。这样就导致律法松弛,弄得地方越来越乱。
是需要严。
只要弄得平等,公平的对待民族之间的矛盾。时间一长,真的可以慢慢的消弭矛盾。
当然这个只是理想状态。
真实的情况比这个复杂很多。
“恩。”
马进祥慢慢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