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桥兄,我早就从颂云兄那里听说过您的大名。”
会议结束,还有很多需要弄得东西。就说最简单的,总参谋部那么多机构,虽然上面不少人已经有任命。但是这些机构要完善,就不是几天之内能够完成的。
利用这段时间,张学文再次频频和军队高层见面。
如果说会议之前和军队高层的见面,那是为了会议的顺利进行。那么会议之后和军队高层见面,是是为了增加和军队高层的感情。
因为这些军队高层,张学文自然和不少人关系不错,或者之前就认识。但有些人张学文却从来没有见过,或者说从来就不认识他们。
虽然张学文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防止军队出现军阀。但现在毕竟是1911年,谁也不敢保证这一点。不说其他人,就说说张本的部队。
他的部队就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从护商队开始,到后来的巡防营,这个部队就是张本私人部队。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有其他的想法,张学文还真是很难控制。目前的川湘滇黔鄂五省部队,有不少是这样的情况。虽然张学文进行了军改,但急促之间,还无法完全改变这样的情况。
控制军队,有些人当然是用组织控制,有些人要用恩义拴住。
而且以后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张学文如果得到军方高层的支持,很多事情也好办很多。现在张学文控制同盟会西南支部,等到哪一天张学文控制同盟会的时候,控制力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强。到时候位置不安稳,有军队的支持,会是非常大的帮忙。军队永远是一个最敏感的问题,因此是必须要掌握在手中的。
“子清,我虽然早就知道革命党年轻,但你这么年轻的革命党领袖却是难得一见。”
朱庆澜啧啧赞叹。
说起来朱庆澜和张学文两个人都是两个省份的重量级人物。当然朱庆澜在四川地位更高,权力更大。不过几天之间两个人的位置完全出现变化。
随着这一次的军改,张学文已经是实质性的西南王,地位陡然提升很多。
“子桥兄,这就高看我了。你应该知道我们湖南最不缺少的就是革命党。就说说我那位老乡宋教仁,就比我大两岁。还有几年前领导我同盟会第一次起义萍浏醴起义的刘道一,跟我年级一样。我们湖南年纪小,革命资历超过我的一抓一大把。”
这不是张学文谦虚。
现在的革命党就是如此。很多革命党十六七岁就已经是学生领袖,十八九岁名气已经很大。和他们相比,张学文二十岁才进入华兴会,革命资历完全比不上他们。
“就因为这样,更让人佩服。子清,我听说临时政府要成立了?”
“是。”
朱庆澜虽然之前不是同盟会,但自从支持四川革命之后,自然而然要进入同盟会。不然这一次也不会成为第三军的军长,拥有三个师。
只不过毕竟是外人,张学文分给他的三个师没有一个是他的嫡系部队。
余钦翼和彭遂良的两个师,加上熊克武的一个师。虽然熊克武的部队是来自四川的部队,但是和朱庆澜没有关系。朱庆澜是新军统制,而熊克武的部队是同盟会在重庆发展的部队,主要是李湛阳在重庆的巡防军发展而来的部队。两个人之前没有任何的渊源。
也算是一种制约。
当然如果朱庆澜以后的表现好,对于他还是会大用的。毕竟他现在还没有四十岁,还属于年富力强的时候,就算退休也有二十多年时间。这样有能力、又年轻的军官,未来还有很多机会。
和朱庆澜相似,湘北指挥使王正雅、谭延闿他们都加入同盟会。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就算是为了投机革命,反正他们姿态都挺好,愿意加入同盟会。因此张学文现在都委以重任。唯独蔡锷始终不愿意加入同盟会。
可能蔡锷真的是梁启超的忠实信徒。
但张学文的做法很简单。你加入同盟会,那么高官厚禄都有。按照你的能力,政府高官还是军队高层,都有你一席之地。但你不加入同盟会,那么对不起,同盟会的官位没有你的份。
蔡锷在攻破武昌开始,一直是湘鄂联军的总指挥。但因为他不愿意加入同盟会,这一次军改根本就没有他的位置。如果他愿意加入同盟会西南支部,这一次的总参谋长位置就是他的。
可能那些加入同盟会的,反而更多的是墙头草。但对于张学文来说,墙头草能用。反而是蔡锷这种,有自己一套想法的人,现阶段反而是不能用。
朱庆澜是哪一种,张学文不清楚。但朱庆澜很有能力,这一点张学文清楚明白。
“在哪里成立。”
“应该是南京。”
朱庆澜皱了皱眉道:“子清,为什么不是武昌,或者是长沙。我认为武昌最合适。”
朱庆澜很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
他是同情革命,心中还有那么一点支持革命。所以才会对于革命党很是容忍。而且他心中不是没有期待。当林德轩、程潜他们起义找他的时候,他也不是不想在这个混乱的情况下做一些美梦。
但等到光复成都,光复重庆之后,他才明白四川同盟会还隶属于同盟会西南支部。领导西南支部的竟然是湖南巡警道张学文。
当知道这些之后,他立马摆正位置。把自己也当成是同盟会西南支部的一员。
“子桥兄,给你说实话吧。宋教仁他忌惮我,不会选择武昌或者长沙。不过他已经给我发出了电报,希望我去参加临时政府的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