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年五月始,周世宗柴荣在完成‘裁汰冗兵’,‘强干弱枝’,‘斥羸升强’,‘按军功授爵’,‘禁止地方募兵’等一系列军事改革后,开始着手其他方面的改革,其后的宋朝基本上延续了周朝的框架。
在宗教方面,周世宗对佛教采取了消灭的态度,史称‘三武一宗法难’。
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乃是出于国家经济的考虑。
五代十国末期,单单拥有九十州的大周便有佛寺三万余座,佛寺占据大量的耕地、劳动力以及铜器,却不纳税,以致无地可耕,无人可用,无钱可铸造。
周世宗针对佛教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削减佛寺数量,只保留‘敕额’寺院,其他的一律取缔。
二,限制剃度为僧,对佛僧进行考核,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佛僧强制还俗。
三,寺院内所有铜器铜像限时交出,用作政府铸钱。
如此一来,周世宗虽冒天下之大不韪,却使大周的实力进一步大幅增强。
当然,对于法门寺和白马寺,甚至整个释宗来说,世宗灭佛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除了通过灭佛的手段,增强经济实力外,周世宗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经济改革。
在农业方面,周世宗核查土地,按亩纳税,无论权贵,一律纳税。
同时他又制定法令,召回因战乱逃荒之人,凡向政府申请,核实之后均可耕种。
此外,他还减免苛捐,明确租税制度,与民休息,安定民心。
在工商业方面,周世宗取消了‘雁过拔毛’的关税,解除了酒禁与醋禁,对食盐进行专卖,严厉打击走私。
这些举措一方面促进了商业交流,增强了贸易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财政的收入。
在货币方面,周世宗通过‘赎买’民间铜器、挖掘铜矿、佛教献铜三个通途,开始大规模烧炉铸钱。
值得一提的是周世宗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的‘周元通宝’,乃是五代十国做工最为精美的钱币。
在城建方面,周世宗对当时的都城东京府,亦称之为汴梁城,进行大规模扩建,使东京城远超唐代长安城。
在治河方面,修固黄河堤坝,疏通汴河泥沙,建立便捷通达的水运交通网。
周世宗在进行经济方面改革的同时,对政治方面也着手进行着深入的改革。
在人才方面,周世宗主动求贤,而且责令各地官员举贤,同时广开言路,允许官员针砭时弊。
在官吏方面,选贤任能,淘汰庸者,加强官员的考核。
在任用方面,加重文官在地方官中的比例,对武官进行分权和挟制,避免割据自立。
在刑罚方面,一方面明刑重典,禁止滥用刑讯,另一方面加强辖区治安,防患于未然。
即便是在最不起眼的文化方面,周世宗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
鼓励著书立说,重视图书保护,推进公文普及,好学之气,蔚然成风。
经过全面的改革之后,大周的实力日渐强盛,在诸多割据势力中迅速崛起。
不过,一切改革之最终目的莫过于扫清割据,一统山河!
周世宗为达这一目的主动向文学之士求策,众臣之中比部郎中王朴的《平边策》脱颖而出。
王朴的《平边策》主要阐述了四层大意:
一则,赏罚分明,取信于民,民心所向,天下大势。
二则,攻取之道,先易后难,探之虚实,避实就虚。
三则,书生之见不可取,必行武功,乃得天下。
四则,先取江淮之地,再灭南唐之国,而后收取后蜀之地,北夺幽州之土,最后集中全力强攻北汉,则天下可以归一。
周世宗因《平边策》对王朴大加赞赏,之后更是视为肱股之臣。
周世宗问计于王朴,犹如刘备问计于诸葛亮,《平边策》亦不愧为后世之隆中对。
周世宗作为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一代明君,将以出人意料之速度,引领着历史的车轮狂飙猛进。
......
匡山脚下人山人海,各色旗帜迎风飘扬。
青峰秀美,雄奇险峻,云海缥缈,韵味无穷。
道宗有个共性,都喜欢选在奇峰峻岭之处立派,苍松殿当然也不例外。
江湖中人皆言‘匡庐闻声通九天,道宗双雄处云巅’,指得便是匡山的苍松殿与庐山的无量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