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贡品出现了问题,不过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但涉及到的人,是京城这边的权贵和南直隶那边的权贵,所以当时调查此事的官员都选择大事化小,把事情归咎于天灾。可是盛应期出马,硬是触碰了那些大佬。因此盛应期的名声在南直隶也是很大的。
如果盛应期真的查卫所屯田,那的确是大事情。
“鹿野先生,真要是把卫所屯田变成官田,那么那些卫所军户怎么办?”
“很简单。”
史道笑了出来。
史道对于李承勋是很不满意的。
李承勋这个人能力是很强,但一心盯着筑城。为了筑城的成功,李承勋不愿意影响卫所军心,所以一直不愿意触碰屯田的问题。现在李承勋走了,盛应期要来。
盛应期来辽东要干什么,史道其实根本不懂。
史道只知道,盛应期本来是左都御史的热门人选,没想到却来了辽东。因此史道明白,盛应期来辽东绝对是因为朝中发生了一些不知道的事情。不过这个和史道有些远,史道没精力管这个事情。史道现在要用盛应期推行自己的土地政策。
特别是卫所屯田问题。
史道在浙江,可是从王琼身上学到了不少。
王琼在闽浙推行的就是把卫所屯田收为官田,然后把这些耕地重新租给卫所军户。史道在辽东,就准备学习王琼整顿屯田的办法。
“屯田归为官田之后,朝廷重新清查屯田数量。然后把他们租出去,当然卫所军户可以优先租田。等卫所的军户租官田之后,他们不再是军户,而是成为普通的民户,只要种地就可以。”
“鹿野先生,我可是知道,官田的田赋远远高于民田。就我在南直隶的时候,官田赋税太高,大量租官田的佃户逃离。这些我都看过不少。你让卫所军户租官田,这不是为难他们。”
杨锐摇头。
大明朝的官田和民田,税赋是不一样的。
一直以来都是官田税赋高,加上管理官田的管理人员欺压官田佃户,结果很多佃户受不了,直接扔了官田跑了。导致一些官田成为了荒田。杨锐在南直隶看过很多这种事情。
因此听到要让卫所军户变成租官田的佃户,杨锐是不可能同意。或者说卫所那些军户也不可能同意。
“进之兄,你的消息太落后了。朝廷已经改了原来管理官田的模式。现在朝廷取消对于官田的管理,不再设立专门管理官田的部门,地方官府也不插手官田管理。租官田的佃户只要到时间按时交税就可以。按照朝廷的田赋比例,加上一成的官田租金,整体租赋会低于租民田要交的。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为了改变官田边荒田,或者是那些管理官田的人,专门剥削佃户。
所以朝廷直接取消了官田管理人员。
其实有人是提议,直接把官田变成民田。但被朱厚熜否了。好好地官田,要是变成民田,那么未来不知道会被哪个大地主全给兼并了。
留下官田,一段时间清查一次官田,可以有效的保证土地兼并。
所以朱厚熜和户部、土地部、税务总司讨论的结果是,直接废除官田管理机构。官田租给别人之后,不能买卖,不能转租。一旦自家不能继续租官田的时候,需要到新成立的土地部登记。土地部会重新安排其他人租田。
看到杨锐思考,史道继续道:“这样的模式,比现在卫所军户在屯田种地负担轻了很多。进之兄,你不要以为我不懂卫所的事情。我在浙江跟着王总制(王琼)是请查过卫所的。卫所军户在军屯的情况如何,我也清楚了解。他们的生活很不好,要不然全国卫所军户逃亡情况也不可能那么严重。我可以代表土地司保证,让军户租田之后,只要他们自己不拒绝租田,那么未来他们家族可以世世代代一直租下去,朝廷不会把官田收回来。其实土地司的意思是,这块田等于就是他们家的。只要他们家按时交税和交租就可以。土地司不会出尔反尔。”
杨锐想了好久,基本上明白史道的意思。
其实所谓租官田,其实和自家的田没什么两样。只要给朝廷按时交税和交租,那么就可以继续租下去。而且史道的承诺是,租官田的租赋,不会高于租民田的租赋。
那么这块田除了不能买卖和转租之外,和自己的田的确是没有两样。
对于普通军户来说,这样的确是好很多。
现在的卫所军户,过得日子并不好。卫所屯田被世袭武官家族控制,他们这些卫所军户就像是世袭武官家族的家仆。如果真的能够这样给他们租田,那么其实对于他们的生活是很好的。但杨锐也有自己的顾虑。
对于普通军户是好的。
但那些世袭武官家族呢?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直接侵犯他们利益的。
杨锐可不是辽东将门世家,他要是代表辽东都司同意这个事情,那么必然会得罪这些辽东将门世家,他以后在辽东还怎么做官。
不过杨锐知道,史道这个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关于史道的事情,官场上谁不知道。杨锐虽然不是文官,但也听过史道做过的事情。在朝中弹劾当时权势滔天的杨廷和,弄得杨廷和都要辞职威胁。皇帝为了安抚杨廷和,只能是“发配”史道去了浙江。
到了浙江也不安分。
竟然跟常伦联合,两个人在浙江轰轰烈烈的丈量土地,轰动整个浙江官场,得罪无数的地方乡绅,弹劾奏章都到了朝廷,到了皇上前面。后来彭泽调查此事,史道竟然是安然无恙。
不仅安然无恙,还升官成为了绍兴府知府。
现在呢?
混成了辽东土地司司长。
杨锐知道,朝廷必然有支持史道的重臣。要不然史道这么能折腾,怎么能还在升官。
朝廷有人在保他,史道就更是肆无忌惮。
不管自己同不同意,史道都会推进这个事情。因此杨锐想了好久道:“鹿野先生,你的意思我懂了。但这个不是我答应,或者辽东都司答应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此事直接关系到卫所,特别是关系到卫所那些世袭武官家族。若一定要推进此事,我建议鹿野先生可以找杨镇总兵官。若是能够说服杨镇总兵官,那么事情就能够完成一半。若有他的支持,那么我可以代表辽东都司也支持这个方案。”
“杨镇总兵官?”
“鹿野先生,你应该知道。杨镇总兵官世袭大宁前屯卫指挥使之职,而且这些年一直在辽西走廊防备朵颜三卫。和辽西世袭武官家族都非常熟悉,甚至这些家族之间都有姻亲关系。在辽东虽然卫所很多,但现在还保留足够战斗力,保留足够实力的,也只有辽西卫所。若能够说服辽西卫所接受这个方案,那么在整个辽东推广这个方案,都不成大问题。”
史道点点头。
杨锐代表辽东都司,杨镇代表辽西将门世家。
光是说服其中一个人没什么用,要两个人都要说服。不够史道很快笑着道:“进之兄,你的意思是,你对于我提出的方案是赞成的,对吧。”
“不会反对。”
“那就好。杨镇总兵官那边,我来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