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驾驾——”
“吁——”
“哈哈哈。服了,鹿野先生(史道)骑马是真的不错。”
“进之兄(杨锐),你忘了我是涿州人。”
“韩昌黎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苏东坡也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看到鹿野先生,我是懂了。我在南直隶的时候,从来没有看过骑马如此好的文人。”
杨锐恭维史道。
史道下马,道:“早就听闻进之兄博览群书,果然名不虚传。”
“鹿野先生,我这是班门弄斧。在你这样的两榜进士面前,我这样的武夫哪里敢说博览群书,羞煞我也。比起你们,我读的那点书,什么都不是。”
两个人下马席地坐了下来。
史道来到了辽东之后,一点没感觉到不适应。虽然很多官员都不愿意到边疆省份当官,觉得边关都是不毛之地,只有被发配的官员才应该去边关。可是史道完全不一样。相比起在浙江的时候,史道更喜欢辽东,在辽东史道做事情更加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史道本身就是涿州人,涿州一带文风比不上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科举成绩也比不上这些科举大省。
但这里自古就是武风大盛。
受到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影响,更欣赏那些文武双全之人。
像史道这样的读书人,都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就算是读书人,对于一些弱不禁风的读书人,整体上是看不起的。所以史道身上也有涿州人的特点,不敢说是文武双全,但身体素质相当之好。
辽东这边现在是属于真正的“化外之地”,属于是不开化地带。但也正是因为辽东初创,反而显得生气勃勃。史道很喜欢这里的气氛。
穿着非常方便的衣服,骑马狂奔。
这要是在浙江,不知道被人怎么嘲笑。甚至甚至会有很多弹劾奏章。但在辽东这边,基本上就没有人管这个,少了很多束缚。这是史道最喜欢的。
“进之兄,辽东卫所屯田问题肯定是要解决的。这样拖着是没用的。”
“鹿野先生,你应该知道,那都是卫所屯田,是辽东这边的卫所祖祖辈辈用了几十年才开垦的耕地。你现在要把这些屯田收回去,变成朝廷官田。你让卫所这些人怎么办?再说这些年这些卫所和朵颜三卫打仗,立功受奖的人多了去了。不少人都在辽东都司当官,辽东都司其实对于他们也没有多少办法。”
杨锐是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
就是负责和辽东官府扯皮。
最大的问题出在了卫所屯田上。之前杨锐是和辽东布政使司扯皮,当时扯皮是怎么划分辽东土地。要是按照辽东都司意思,整个辽东一大半土地都是隶属于卫所的。这样怎么可以。
辽东开省之后,要安置那么多人。蒋瑶他们怎么可能同意辽东土地都是卫所的。蒋瑶的意思是,除了朝廷以前规定过的卫所屯田之外,其他的耕地都和卫所没有关系。
不过这个辽东都司不可能同意。
因为辽东这边的卫所传承上百年,除了早期朝廷划拨的屯田之外,卫所军户人口增长之后,在辽东还进行了开荒。反正辽东一直以来都是千里无人,荒地多的是。卫所军户当然开荒。辽东布政使司想要把卫所开荒的土地都收回去,辽东都司岂能同意。
所以双方的要求相差太远,一直扯不清楚。
等史道担任辽东土地司司长之后,史道直接就是狮子大开口。哪里有什么辽东都司,卫所的土地,辽东土地都要统一规划。卫所屯田都要收回来,成为朝廷官田。包括辽东卫所开荒的土地,也都要收回来。
史道的方案,引起了轩然大波。
辽东都司当然是坚决反对。
结果史道和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杨锐两个人谈判好多次。
“进之兄,卫所屯田情况如何,你比我清楚。现在卫所屯田到底在谁的手中,卫所军户都是怎么管理屯田,我们都心知肚明。我不去捅破这个事情,是想要把事情放在辽东范围之内结束,不想要惊动朝廷,给大家一个台阶下。但要是卫所那边执意要阻挡,那我只能是清查屯田了。到时候发生什么事情,就不是我能够控制的事情。”
“鹿野先生,何必呢?”
杨锐很为难。
杨锐是南直隶卫所出来的武将,不是辽东卫所出来的,和辽东卫所没有多少关系。
可是现在的辽东总兵官杨镇,那可是“辽西杨家”出身,在整个辽东名气很大。包括他们杨家,多少人都在军队当中服役。不仅仅是杨镇家族,其他一些辽东世袭武官现在都在辽东军队当中。
他们那些家族就干净了?
卫所制度传承到现在,侵吞卫所屯田,把卫所军户当成是自家的家仆,是卫所将门世家最常见的事情。
这要是清查卫所屯田情况,牵连多少辽东卫所世袭武官之家。这些人要真的不满这个,不知道会弄出什么事情。特别是辽东,虽然比不上宣府、大同,还有甘肃那边是前线。
但辽东也是接壤朵颜三卫和女真部落的。
要是出现什么叛乱,甚至是叛逃草原部落的情况出现,谁能够负责。
“鹿野先生,若是因为此事酿成兵变,有卫所带人投靠朵颜三卫,你我都要担心项上人头。”
杨锐把事情往严重来说。
史道听到杨锐的话笑了出来。摇摇头道:“辽东不是宣府和大同,更不是陕西甘肃镇。宣府和大同对面就是鞑靼右翼,是朝廷最重视的敌人,实力强大。陕西甘肃镇离朝廷太远,朝廷有些鞭长莫及。这些地方朝廷都担心发生兵变,影响安全,所以很多事情都要小心翼翼。包括大同兵变的时候,朝廷也是选择安抚为主,就是担心出现你说的那些事情。但不要忘了,这里是辽东。”
史道说这些边疆重镇的时候是神采飞扬。
就像是指点江山一样。
继续道:“辽东对面是谁?朵颜三卫,现在的朵颜三卫有什么实力,敢接纳朝廷叛军。而且辽东卫所的世袭武官,又有多少愿意叛乱,放弃现在安稳的生活。你多虑了。”
辽东卫所,不是宣府、大同一带的卫所。
本身实力没有那么强大,而且对面的朵颜三卫也不敢接纳辽东叛军。看到杨锐皱眉,史道继续道:“进之兄,你难道没接到朝廷通知。朝廷新任命了蓟辽总督,你可知道这位蓟辽总督是什么来路?”
“鹿野先生,新来的总制我倒是有所耳闻,但具体的就不清楚了。”
“新来的蓟辽总督盛应期,原来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在朝中地位很高。他这个级别的官员来辽东,其实是‘贬官’的。你说盛应期才五十出头,他怎么可能甘心在辽东浪费时间。盛应期是一个性格很强硬的官员,既然来辽东了,那么必然是要做一番事业,然后重新回到朝廷的。原蓟辽总督李承勋最大的功勋是筑城,你说说盛应期来辽东要干什么?难道萧规曹随,也去忙活筑城的事情?不可能的。如果盛应期也去忙活筑城的事情,那么他的功劳怎么体现。所以他一定会找另外的突破口,那个是什么?现在辽东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卫所屯田的问题。到时候他要是出手,那就没有我这么好说话了。卫所那边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
史道虽然四十二岁了,但脾气依旧没改。
李承勋、盛应期这个级别的官员,他都是随便的评论。
但听着史道的分析,杨锐的脸色的确是难看了不少。盛应期的名声,杨锐也是听说过的。而且杨锐是南直隶羽林前卫指挥使出身,盛应期有段时间担任过都水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