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问题虽然重要,但的确没到威胁朝廷的地步。
杨一清不是那些清流。
皇帝和他们想的不一样,或者皇帝做的事情违反他们的准则,那么他们甚至在皇帝面前,直接喷皇帝怎么怎么错误,让皇帝都下不来台。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清流永远是清流,很少能够成为朝廷重臣的。杨一清是朝廷重臣,是内阁次辅,要做事情就需要维持和皇帝的关系。
不能和皇帝完全闹掰。
看杨一清这个样子,朱厚熜道:“杨卿,朕的想法是,未来五年之内,发动一场对于鞑靼右翼部落的军事行动。特别是要重点打击鞑靼右翼中的土默特部落,最好夺回丰州(呼和浩特),重新控制漠南地区。一旦夺回了丰州,就在丰州这里筑城,和现在蓟州那边筑的承德,还有辽东那边的筑城一起,成为控制漠南的几个重要城市。”
朱厚熜虽然否了杨一清的想法,但朱厚熜对于杨一清依旧是很重视。
北疆问题,还是要倚重杨一清。
因此朱厚熜给杨一清新的任务,让他可以把目光从西北重新放在鞑靼部落身上。果然朱厚熜说,想要在未来五年之内,对鞑靼部落发动军事行动,杨一清立马来了精神。
相比起鞑靼部落来说,西北的确是小事情。
杨一清看着地图。
目前朝廷正在努力筑城,扩大对于草原的影响力。辽东那边筑城最多,从沈阳开始、铁岭、开原,还有东部的抚顺,再有就是辽河套地区的新民、彰武、阜新。
李承勋这个蓟辽总督,筑城的时机把握相当好。
兀良哈万户南下,和强大的鞑靼右翼几番交战。在大明朝的支持之下,兀良哈万户不缺物资,结果竟然能够和草原最强大的鞑靼右翼打的丝毫不落下风,相反鞑靼右翼根本阻挡不住兀良哈万户南下。
这可是引起了草原很多部落的警惕。
虽然兀良哈万户南下,主要是侵吞鞑靼右翼的地盘,也是主要跟鞑靼右翼打仗,并没有大肆侵吞其他部落的领地。但草原其他部落,谁也不敢对他放心。毕竟草原上的部落战争是非常血腥的,失败了结果很残酷,杀掉男人抢走女人孩子。再说兀良哈万户是北边来的部落,和漠南的草原部落,本来就不是一家。大家为了对付强大的鞑靼右翼,能够暂时性的合作,但不会是真正的合作。鞑靼右翼让不少部落害怕,兀良哈万户同样让这些部落害怕。这样的情况之下,谁敢对强势的兀良哈万户放心。
靠近辽东地区的朵颜三卫,他们也是如此。
虽然兀良哈万户和朵颜三卫现在的关系不错,但谁敢保证兀良哈万户不会掉过头先吞了自己。因此朵颜三卫,还有靠近辽东的那些部落,更担心兀良哈万户,所以不少部落不自觉的靠近朝廷,希望得到朝廷的庇护。这些部落因为靠近大明朝,所以本来就和大明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这个时候,更是希望得到大明朝的支持,来对抗这些大部落。这样的情况之下,辽东从去年开始大规模的筑城,没有少阻拦。
特别是辽河套地区。
如果是平时,朵颜三卫也好,其他部落也好,肯定不会让朝廷在这里顺利筑城。因为一旦朝廷控制了辽河套地区,那么辽东最重要的几个地区,广宁、辽阳、沈阳就会连成一片。到时候朝廷对于这一带的控制力会大大增加,这样就是压缩这些部落的生存空间。
可是现在的形势,不允许他们和大明朝发生冲突。
辽东是如此,蓟州这边也是如此。
正因为鞑靼右翼的威胁,兀良哈万户的威胁,所以刘天和提出的承德筑城,把承德变成马市的提议才能够得到草原部落的赞成。
等完成了这些,朝廷在北边的控制力,威慑力都会大大增强。
如果再控制了丰州(呼和浩特)呢?
朝廷对鞑靼部落的形势就会大大改观。朝廷甚至可以一扫从土木堡之变开始的颓势,重新恢复对于草原部落的优势。杨一清平时也考虑过如何对付鞑靼部落,因此看完地图,立马对朱厚熜道:“皇上,此事完全没问题。兀良哈万户持续南下,已经是触及到了鞑靼右翼的核心区域。一旦兀良哈万户继续南下,真正开始进入鞑靼右翼核心区域的时候,双方之间必然会发生更多,更大的冲突。到时候双方一定会有上万人规模的战斗,兀良哈万户一定会牵制更多的鞑靼右翼主力。一旦如此,朝廷就可以派遣一支骑兵,突袭土默特部落。土默特部落上一次在蓟州伤亡很大,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恢复。特别是现在我们封锁鞑靼右翼,加上和兀良哈万户之间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土默特部落更是难以恢复。”
“用骑兵突袭丰州?”
“是。可以两路夹击,最好是可以趁着鞑靼右翼和兀良哈万户大打出手的时候。丰州离大同不到五百里距离,和宣府也有五百里左右。不仅可以用骑兵闪击丰州,而且完全可以派遣后续部队支援骑兵。若情况不利,还可以把人从丰州全都带到大同,或者是宣府,彻底废了丰州。土默特部落这些年之所以实力强大,其实靠的就是在丰州屯田,以及大量聚拢汉民,为自己种粮食,还有其他的技术。毁了丰州,等于是断了土默特部落大半的实力。”
杨一清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
土默特部落之所以迅速变强,靠的就是在丰州大量收拢汉民,得到了汉民的技术。在丰州种田,获取粮食。草原部落仅仅靠着畜牧业,是很难养活那么多人的。
为什么草原部落一定要和大明朝做生意,就是因为他们光是靠着畜牧业,生活非常困苦。
土默特部落也是一样。
正是因为有了丰州,土默特部落不缺少吃的,才能够有机会迅速强大。有大量的小部落为了吃的,投靠了土默特部落。杨一清一直都想要毁了丰州。
只是大明朝整体的战略就是在边关防御,而不是要主动出击。想要派军队袭击丰州,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朝廷反对声音会很大。现在皇帝有这种想法,那么就完全可能实施。
杨一清是瞬间来了精神。
朱厚熜点头。
杨一清这个态度,已经表明他不会在西北问题上继续硬顶。只要杨一清这个负责边疆问题的内阁次辅不反对,那么用开市来稳定土鲁番,就没有其他问题了。
朱厚熜想要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到打击鞑靼右翼身上。
为了这个可以暂时的让土鲁番蹦跶。
“杨卿,那你认为陈九畴该如何?”
“皇上,陈九畴可以戴罪立功。目前朝廷当中,鲜有陈九畴此等知兵,还能以身报国的大才。朝廷拥有此等人才,殊为不易。西北可以开市,以此来结束和土鲁番的对峙。可是同样朝廷应该给土鲁番足够的压力,让他们知道朝廷开市是对他们开恩,而不是畏惧土鲁番。若土鲁番愿意和好,那么朝廷就跟他们正常做生意。但如果土鲁番敢于挑衅朝廷,那么朝廷也不惧他。陈九畴在甘肃戴罪立功,正好可以震慑土鲁番。”
杨一清再次表达自己对于陈九畴的欣赏。
自从王琼、杨一清、彭泽这些人都离开了边关之后,在杨一清看来,陈九畴是最出色的边关镇守文官。比目前的蓟辽总督李承勋、宣大总督李铎、蓟州巡抚刘天和还要出色。如果对陈九畴治罪,那么朝廷能够代替陈九畴的没有几个。
再说,朝廷应该对土鲁番恩威并施。
陈九畴的存在,对于土鲁番就是一种震慑。
“可是他毕竟谎报战果。”
“皇上,战争当中常有这种事情发生。陈九畴他主要是未能够后面澄清,继续隐瞒朝廷,这才是大罪。但看在陈九畴对朝廷一片丹心,为保肃州舍身忘死的份上,从轻处罚。”
朱厚熜皱眉。
人才难得。
陈九畴就是那种人才难得。但还是那句话,如果连谎报战果这种事情都不处罚,那么以后再出现这种事情该怎么办。处罚是肯定要处罚的,但就如杨一清说的那样,陈九畴真的是人才难得,而且的确为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不好一棒子打死。
既要处罚,还要用。
而且杨一清这个内阁次辅都说道这个地步,朱厚熜也不好真的把陈九畴扔到监狱里面去。对于杨一清这样的老臣,而且还是自己倚重的能臣,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所以朱厚熜想了想道:“此事朕知道了,朕会通盘考虑对于陈九畴的处罚。杨卿,你和兵部、军事参议司一起讨论从军事上打击鞑靼右翼的计划。从现在开始进行部署。”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