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凤体,应该小心谨慎。”
“杨师,你这是跟我耍滑头,你应该知道朕说的不是这一回事。朕当时就在想,若给皇后看病的是一个女医师,是不是就不会这么多麻烦。皇后也可以尽情的跟女医师说自己身体的问题,让女医师好好的诊断。朕不懂医,但也知道医师都是‘望闻问切’。‘望’、‘闻’、‘问’都是必须的过程。可是太医都不敢看皇后的脸色,不敢问的太过分。像这样给皇后这样看病,必然有不周之处,必然也会漏下一些东西。皇宫有这么多出色的太医,皇后看病都如此的麻烦。甚至有些不好说出口的病,朕的后宫女子都不好对太医说出口。看着皇后这些日子看病,朕就想到了其他的女子。那些民间女子谁有皇后这样的待遇,会有那么多太医围绕着她。她们要是得病,特别是一些不好说出口的病,他们怎么就医。男女授受不亲,这种想法根深蒂固。你说那些男子可愿意让自己妻子给男医师看私密的病吗?朕这些日子一想到这些,就老是睡不着觉。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男子生病,可以没有那么多忌讳。可是女子看病,却忌讳颇多。”
“皇上的意思是,培养一些女医师?”
“有这方面的意思。”
朱厚熜点头。
杨慎是个才子,而且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才子。
一点都不迂腐。
朱厚熜刚刚说什么,杨慎就明白了朱厚熜的意思。
因此朱厚熜笑着道:“不是有一位女医师叫谈允贤,此次皇后看病,也召唤过她。听闻此女子在民间名气很大,那些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看病,都是找她的。因为很多女子的病,还是女医师看方便。朕就想,如果全天下能够有更多谈允贤此等女医师,那么天下女子看病就会方便很多。”
“皇上能为天下女子着想,乃天下万民之福。”
“谁人无母,谁人无妻,谁人无姐妹。朕也是如此。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同此心,朕看到皇后看病如此困难,才会想到天下女子看病之难。因此朕的想法是,成立一个女医学堂。朕从内库出钱,支持这个医学堂。愿意学医的女子,束脩全免,朕每个月还给他们发放足够生活的生活费。让她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学医,未来能够成为出色的女医师。等她们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朕也愿意出钱给他们开办专门给女子看病的医馆,让她们可以在实际当中锻炼。等以后他们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女医师,也可以去其他省份开办女医学堂,培养更多的女医师。最好几十年内能够培养出上万名,甚至几万名女医师,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天下女子看病之难。杨师,你觉得朕这个想法有推进的可能吗?”
杨慎没有立即给出肯定的答案。
因为自古以来,或者说这几百年以来,女子抛头露面总是不对的。或者说女子抛头露面是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这是多少年传下来的规矩。现在的大明朝就连女子学堂都没有,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要么都是直接请家庭教师,要么在自己的族学读点书。哪里有专门的女子学堂。
就是那些有些名气的才女,也就在茶余饭后的一些言论当中。并不会真有人认为,那些才女就真的有学问。这一点杨慎比谁都清楚。
因为杨慎的续弦之妻就是一位名满京城的才女。但因为是女子,所以这种才女名声只是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虽然杨慎的妻子真的很有才华。
这就是现状。
如果真的成立一个女医学堂,那么这就是第一个专门的女子学堂。
“皇上,说不定会有一些反对声音。”
“一群腐儒而已。谁要是反对,就让他去学医,以后全天下的女子有病,就让他们去看。他们家的女子,以后千万不要找女医师看。杨师,朕只是想问你,你可愿意支持朕这个想法?”
“皇上拳拳爱民之心,日月可鉴。臣当然支持皇上。”
“那就好。杨师,朕说过,朕要改革国子监。国子监,朕要把他成为一个发展、管理和监督全国各大学堂的机构。至于现在的国子监,改回太学堂,只是成为国子监管理的其中一个学堂。所以朕希望,这个女医学堂,你来牵头。看看要怎么办这个女医学堂,从民间可以邀请那些有名气的、有能力的女医师过来当先生。只要她们过来,朕愿意给他们最高的礼遇,最高的薪水。当然一些擅长妇科的男医师,也可以过来当先生。希望她们能够帮大明朝培养更多的女医师。不知杨师可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臣愿意为皇上、为朝廷、为天下女子,建造大明朝第一个女子学堂。”
“好。”
朱厚熜大喜。
朱厚熜为什么一定要提高国子监的地位,为什么一定要让杨慎负责国子监。就因为杨慎是才子,而且不是一般的才子,是名动天下的才子。再说他是杨廷和的嫡子,杨廷和虽然致仕,但他毕竟是当了十多年的内阁首辅。留下的政治人脉是很雄厚的,杨慎能够继承很大一部分。
杨慎的续弦妻子,不仅仅是蜀中才女,而且家世也非常好。父亲做到了工部尚书,嘉靖元年去世。两家是真正的强强联合的家族。
有这样的底气,才能够做改变文化风气的事情。在朝野上下,杨慎最适合做这种事情。
女子学堂,而且还是女医学堂,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在很多清流眼中,这种事情就是荒唐的。谁要是办这个事情,都会受到攻击。
因此杨慎最合适。
以杨慎的学问,如果真的支持朱厚熜,那么靠着他渊博的知识,靠着他才子的敏捷,能把这些清流全都变得哑口无言。杨慎这样的才子,可不能让他成为清流,到时候头疼的就是朱厚熜了。
“朕不仅要办女医学堂,朕还要办专门的医学堂。现在学医都是师徒相传,一个医生培养的徒弟有限。这样培养徒弟太慢,而且稍微不好,师父的技艺就会失传。现在全国真正有能力的医师少之又少,多少不学无术的医师,多少假冒医师,在乡间招摇撞骗,祸害乡民。如果能够大规模的培养医师,那么会有多少百姓受益。朕先试验一下,如果效果好,以后朝廷可以支持医学堂的发展,在全国各地都成立医学堂。这也是开民智,你说呢?”
“是。”
“那就好了。朕从来不担心开民智,读书的人越多,有能力的人越多,朕就越高兴。因为有能力的人越多,他们才更能够为朝廷办事,更能够为朕办事。杨师,想要办这样的学堂,就像你说的阻力必然不小。朕希望这些阻力,你都可以处理。等两所学堂成立,朕就会提议现在的国子监改为太学堂,然后成立一个新的国子监,一个正三品的机构。”
“臣一定努力。”
“好,此事就交给你了。”
文化这种东西,就是要一步一步的改变。
想要一时之间改变,根本是不可能的。从一些最简单的东西开始改变。大明朝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只要慢慢的改变,一旦推动起来,就是朱厚熜这个皇帝都挡不住。
朱厚熜相信,杨慎能办好这个事情。
等杨慎走了之后,朱厚熜道:“黄伴,王以旂到了没有?”
“皇上,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