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收税的方式上也有问题。目前朝廷的盐税,规定运到某个地方之后,在那里以人口收税。臣举一个例子,广东梅州地区,从潮州一带有大量的盐来到梅州。朝廷收税都是按照人头收盐税,梅州每年要给朝廷交七百两左右的盐税。但实际上梅州是广东北部最大的食盐销售地。每年这里流入上千万斤、几千万斤的食盐,然后在这里进行分销。江西、湖广一带大量的食盐,都是从这里散开的。但因为收的是人头盐税,因此这么多食盐都没能够征税。这么多盐从梅州地区转到其他地方销售,可是因为已经在梅州交过税的原因,所以到了其他地方就不用交税。因此目前大量的盐商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找一个人口不多的城市作为食盐转销地,在这里交很少的一部分盐税,就能够销售手中大量的食盐。”
吴廷举在户部两年时间。
加上在地方当了很多年的官,所以对于目前朝廷税收还是非常熟悉。
盐税是朝廷税收当中的重中之重,早年朝廷一半的白银收入都是盐税,因此肯定是非常熟悉。立马给朱厚熜分析目前大明朝的盐税情况。朱厚熜静静地听着,也开始对于盐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你的意思是,盐税偷税情况严重。”
“是。如果正常收税,以大明朝人口情况来算,盐税收入不可能低于五百万两。”
“嗯。”
朱厚熜把刚刚吴廷举说的话,都记了下来。
然后仔细的看着。
想了好久之后,道:“吴卿,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盐税自古都是朝廷最重要收入,整顿盐业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皇上,盐业问题很多,很复杂。除了臣上面说的这些,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各方关系也不对。朝廷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等地设有都转运盐使司,由他们来负责盐的生产和转运。为了监督这些都转运盐使司,朝廷又设立了巡盐御史职务。不过到了现在这些巡盐御史从监督都转运盐使司,变成了管盐政。目前我朝主要是巡盐御史管理盐政,都转运盐使司也要听从巡盐御史的命令。在这个基础上,朝廷还会从六部派遣部院官,监察盐政。这部院官、巡盐御史、都转运盐使司,职能重叠,出什么事情反而是很难追究某个人的责任。”
明朝的盐政,还是很复杂的。
比吴廷举说的还要复杂。除了六部派遣的部院官,负责盐政的巡盐御史,平时管理盐政的地方都转运盐使司,还有地方政府、地方镇守太监、东厂、锦衣卫都插手其中。
为什么。
盐挣钱,可以捞钱。
所以各个部门都插手其中,希望能够分一杯羹。吴廷举说按照正常情况朝廷应该收五百万两,但朝廷每年收入在百万两上下。剩下的钱都去了哪里?
贩私盐分了一部分,这些上上下下的人贪污了大部分。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朱厚熜想了想道:“朕明白卿的意思了。此事朕记住了。比起现在这样,把盐政统一起来管理,比现在这样管理更好。卿回去之后,也好好想一想,看看盐政要怎么改革。”
“臣遵旨。”
“吴卿,你跟朕说说商业税的问题。朕听闻江南地区商贾林立,很多都是富甲一方。但这些人都不交税,反而是那些小商人交税。”
“皇上,目前我朝商税,主要是收那些有门店的商税。户部收的商税不高,但地方政府其他税种多,因此普通商人税赋还是很重的。相反对于那些大商人,税赋就低了很多。应该说不是税赋低,而是这些大商人有的是办法逃税。就比如朝廷在运河的钞关收税,对于很多船都是不收税的。如官船、官员的船、内官的船、东厂锦衣卫的船、宗藩的船都是不收税的,包括一些有功名的读书人的船,只要不是大型的船,也会免税。因此很多大商人的船,要么是直接冒充官船,要么是挂靠在某些大人、某些衙门当中。他们过钞关的时候,直接挂着朝廷衙门的标志,要么就是挂着朝廷某些大臣的标志,钞关根本不敢管这些大船。至于一些小船,则是免费搭载有功名的读书人,让他们出面免税。可以说我朝每年钞关收入,不到真实收入的十分之一。大部分船都有办法避税。而且钞关税赋当中,真正押送到户部太仓的,更是不到钞关税赋的一半。”
“搜刮小民,放纵大商,乃大恶。”
朱厚熜叹气。
本来朝廷税赋,应该是从那些有钱人身上拿走。可是真实情况却是,大部分税赋是平民百姓承担的。看看钞关,其实就是过路费。
但过路费当中,官府的、当官的、权贵的,乃至于一些有功名的读书人都不用交税。那些商人也都是想方设法的避开交税。特别是大商人,有的是办法冒充官府,有的是办法挂靠朝廷大臣,用这种方法避税。可是正是这些大商人,运一次货物,利润惊人。结果是钞关的收入大大降低。
“还有臣最近接到了很多地方官府的报告。随着辽东开边市,还有开海之后,各种物品流动更多。户部内部也有想法,在一些物品流动多的地方设立钞关,增加户部收入。就像是山海关这边,货物流通是正德十六年的好几倍。如果在这里设立钞关,根据目前的情况,一年收入几万两是没有问题的。”
“嗯。”
过路费。
在清末发展到巅峰,就变成了厘金制度。当然清末的厘金制度太变态,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打压太厉害。但厘金制度,如果用好了,对于朝廷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收入。
抓大放小。
专门收那些商人的过路费,能够大大提高朝廷的商业税。
“这事情太大,朕要考虑一下,也要和内阁商量一下。不过吴卿,朕有一个想法。如果朝廷专门成立一个收税的部门,全国的税赋都交给这个机构负责。就跟市舶总司一样。而户部只负责朝廷财政,负责管理朝廷财政收入。你认为如何?朕总是觉得目前朝廷收税太复杂,且太混乱,户部一家管理太困难。”
“皇上,这些臣没有想过。不过相比起以前,朝廷各部门一直在增加。六部权重,分出一部分来各司其职,权责分明,是一个改革方向。”
“嗯。”
户部改革,也在朱厚熜的计划当中。
但这种改革并不容易。牵涉太多的利益,每一步都需要考虑清楚。因此朱厚熜不打算盲目的改革。之前还要听听一些人的意见。吴廷举是朱厚熜最欣赏的一个官员,因此先听听他的意见。
当然在改革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是盐税和商业税。
这两个税必须要重视起来。虽然明朝是农业社会,农业是最重要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能只是依赖于农业税。其他税种都要上来,才能够保证朝廷的稳定。
今天听了吴廷举的话之后,朱厚熜开始有了很大的信心。
盐税和商业税。
如果整顿好了,应该每年都能够给朝廷带来几百万两的收入。对于稳定朝廷收入,有巨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