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营真的就剩下这点人了?”
“是。”
经过几个月的整顿,京营完成了整顿。
裁汰了大量的无用人员。
最后留下了青壮年,一统计只有2.6万人可以用。堂堂的京营,当年最巅峰的时候拥有过三十万人的京营,现在沦落到了这样可怜的局面。
朱厚熜都要哭出来的地步。
维持中央权威的京营部队,现在竟然是沦落到这个地步了。中国历史上那些朝廷靠什么震慑天下,就是靠着强横的中央武力。而大明朝来说就是京营,大明朝就是靠着强大的京营部队震慑大明天下。可是现在看看,这还是能够震慑天下的京营部队吗?朱厚熜原来还想,京营部队就算是再怎么没落,留下四五万青壮年应该没有问题。
可是结果呢?
不到三万人。
参与会议的这些人,脸色也都是非常难看。因为他们也没有想到,京营的情况比想象当中还要严重。虽然京营不是当年的京营,但十二团营十四万人的编制。
但现在呢?
不过朱厚熜很快道:“不过也是好事情。武定侯。”
“臣在。”
“不错,很不错。朕要看的就是真实的情况,而不是糊弄人的东西。这份报告朕很喜欢,你做的很好。今年的祭天仪式,武定侯负责。”
“臣谢陛下信任。”
武定侯郭勋大喜。
京营?
武定侯郭勋虽然是掌京营的,但其实对于京营没有任何的兴趣。反正又不是自己的责任,所以这一次他才会把京营查个底朝天。
而且武定侯郭勋真的不愿意亲自去整顿京营。
太累了。
还不如现在这样,带着那些勋贵和外戚挣钱。然后帮皇帝主持一下祭祀、宴席等等。练兵多累,不仅累,还很难获得什么好处。
“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那就不用管其他的。明年一定要完成整顿京营第一步,完成四个团营的编练工作,要恢复京营的实力。兵部有没有具体的计划?”
兵部目前的工作是兵部左侍郎汪鋐负责的。
廷议当中选择的兵部尚书邓璋,并没有答应起复。接到了朝廷起复的诏书之后,反而是给朝廷上书,表示自己年龄太大,身体情况不好,无法上任兵部尚书的职位。
邓璋没有同意回朝。
不过朱厚熜并没有让吏部重新主持廷议,重新推选一名兵部尚书。而是派人去看看邓璋,劝说邓璋还是回朝。就在不久之前,邓璋再次拒绝了起复的命令。
邓璋是真的不愿意动了。
年龄也的确是大了。他入仕三十四年,致仕之后在家待了三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入仕开始,到现在已经是三十七年时间。都快七十岁的年龄,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因此真的不愿意重新入朝。这么一来一去,兵部的工作一直是汪鋐主持。
邓璋第二次拒绝起复之后,朱厚熜依旧是没有让吏部重新廷推兵部尚书。几个月过去了,朝廷很多人都接受了汪鋐主持兵部工作。
“皇上,经过兵部、军事参议司的讨论,整顿京营第一步,编练五万人的部队,而且也不是以往的四个团营编制。这是兵部此次整顿京营的方案。”
“哦?”
为了不让整顿京营闹出大问题。
因此是准备保留原来的编制。没想到兵部并不想按照原来十二团营编制来打造部队。朱厚熜接过兵部的方案,发现兵部思路大变,和以往的京营构成完全不同。应该说现在主持兵部工作的这些人,思路和原来的兵部官员不一样。
像主持兵部工作的汪鋐,那可是靠着和葡萄牙的战争,走到了现在的位置。还有军事参议司的李钺,那也是多年在西北抵抗蒙古部落的大佬。
打过很多防御战。
就是目前提督十二兵营的兵部右侍郎胡瓒,那也是在西北重镇带兵打过仗的。只有目前的兵部右侍郎郑岳,虽然也带过兵,但并没有多少战争经验。更没有在九边重镇和草原部落打过仗。
加上勋贵当中,有镇远侯顾仕隆存在。
因此这份京营整顿方案当中,增加了大量的火器部队的想法。顾仕隆打造两年火器部队,虽然还没有打过大仗,但顾仕隆对于火器部队的建设依旧有很深的想法。
汪鋐和顾仕隆这么一合计,他们两个人对于未来火器部队的想法都体现在这一次的京营整顿当中。
兵部的意思是,此次整顿京营,除了打造一支4000人的骑兵部队,8000人的常规步兵部队之外,其他部队都跟火器部队有关系。其中要打造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人数规模达到12000人。
一旦打造出这样的部队,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也是最完善的一支火器部队。因为部队完全使用火器,包括火枪、火炮。甚至部队应该配备什么样的火器,都标注了出来。
除了这样的火器部队之外,还有专门的火炮部队。
虽然火器部队当中,已经配备了不少火炮。但这一次整顿京营,兵部是第一次提出打造一支专门的火炮部队,配合步骑兵。按照兵部的设想,火炮部队也分两种。
一种是平原地带使用的,一种是在山地或者是地形复杂的地方使用的。
平原地带使用的火炮,主要是需要射程远、威力大的火炮。这种火炮目前大明朝不少,重量都在五六百斤左右。特别是最近几年仿造的佛郎机炮,重量都在六百斤以上。不过这种重量的火炮,炮管长,同时射程远,威力大。非常适合在平原地带,或者是在防御战当中使用。
当然这个年代的火炮,有效射程都只在一里地左右,也就是五六百米左右。但就算是一里地,使用起来已经是相当厉害了。而这些火炮最高射程可以达到三里到四里地。大规模作战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什么有效射程。只要能够把炮弹打入到对方部队中间就可以。
这就是火炮的优势。
不过这些火炮,就算是稍微轻一点的,也都是三四百斤。目前用在战船上的佛郎机炮,就是三四百斤重量的火炮。不过虽然这样的火炮很重,但因为是平原地带,因此这样的火炮运输还算是比较方便。
但一些地方复杂的地方,这种火炮就不好用了。以现在的交通情况来说,这样重的火炮,在这些地形复杂的地方,根本运输不了。
所以兵部的意思是,打造一支在地形复杂地区打仗需要的炮兵部队。主要是用一些重量轻的火炮,大部分都是重量不到一百斤的火炮。这样的火炮有没有,大明朝还是有的。
其实目前兵工厂打造的一些佛朗机铳,说是火枪,其实是小型的佛郎机炮。重量五六十斤,甚至一百斤的很多。其实类似于后世使用的迫击炮。
当然现在的技术,不可能和迫击炮相比。但功能和迫击炮差不多,都是轻便,还有一定的杀伤力。兵部是希望用这些小炮组成一个强大的火炮部队,配合步兵在一些山地打仗。
然后还要打造专门的后勤部队。
主要就是干运输的工作。
其实古代打仗,历史书上记载三十万人、五十万人。但真正打仗的军队是不可能有这么多人的。这么多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后勤部队。
而且这个时候打仗,很多后勤部队调动的其实都是民工。朝廷征用的民工,也都计算到了军队当中。其实哪里有那么多军队。这一次整顿京营当中,第一次有了专门后勤部队的编制。
训练都不一样。
这样的部队平时也要接受一些战斗训练,也给他们配备武器。但他们更多的是训练如何运物资,是专业的运输物资部队。特别是火器部队和冷兵器部队不一样。冷兵器时代打仗,雇佣那些民工主要是干运送粮食的事情。但热兵器时代,后勤更多的是需要运送大量的弹药。至于运输粮食,还是需要调动大量的民工才可以。
顾仕隆这两年打造火器部队,真的有很多心得。当然汪鋐也是如此。在广东和葡萄牙打仗,火器部队的很多东西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包括李钺、胡瓒在边疆地区抵御蒙古部落,防御战当中明朝军队也用了很多火炮。
所以都能够接受一些。
朱厚熜合上了兵部的计划书。
其实看完之后,朱厚熜并不是很懂这个。虽然朱厚熜知道,热兵器战争的到来是大势所趋。但热兵器部队怎么打造,朱厚熜其实也是文盲。
毕竟朱厚熜也没有学过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