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过省试过殿试都不是什么大事,但省试会元殿试状元绝不是小事,是朝廷平衡大家族和各方势力的博弈,不是说你有才华有本事就能得第一。
天底下有才华有本事的读书人多了去了,三年一届的会元状元可不多了去了,哪个有权势的家族不想自家子第拿一个状元坐坐。大家的文采都在差不多的水平上,凭啥你家儿郎能当状元,我家儿郎就要屈居你之下。你以为第一和第二第三的水平,真会差一大截嘛!骗鬼呢!
大家族的人这样想,皇帝老儿也有他的想法。天底下的状元会元都让你们大家族霸占去了,今年你家明年他家,那些寒门学子怎么插进来一脚?
他家老祖宗好不容易杯酒释兵权卸了一批武将,若再让文人一代代累积形成一股股强大势力,岂不又回到了前朝勋贵把持朝政的地步,那他姬家的江山怎么千秋万代,他家儿孙怎么坐稳姬家江山。
平衡术啊,帝王读书不是为了做文状元武状元,帝王读书学的是如何平衡朝堂各种势力,以达到让自家受益。寒门子弟无异于就是帝王制衡朝堂各派人马的杀手锏。
寒门对于朝堂是一股股源源不断新鲜血液,依靠他们源源不断的树入,历届梁帝们才能打到旧家族,扶持新势力。
扶持寒门子弟是历届梁帝们最热衷做的事,就比如新贵沈太尉,就是这种代表人物。这也是各大家族得知容国公小公子得了状元立马想到的问题,沈梦墨拿第一成为三元及第,是官家的意思。所以才没人敢在金榜颁布前明着捣乱。
沈家如今在风头浪尖上,劲头正猛,他们没必要此时和沈太尉做对,给官家出难题。
官家用完了沈太尉,念着旧情主动帮着沈太尉家转型,扶持沈太尉儿子走文人道路,这种套路不要太熟悉啊。朝里有多少这样的前例,他们何必太着急。
他们只需且看着,能真正有后劲发展成为大家族的又有几个。哪个家族到了坐大的地步不是杀红了眼睛,拼出一条血路才博出一方天地,岂是凭借一个会元状元就能轻易成功晋级的。
大家族的心里或许容国公能猜想的到,国公夫人和三衙内体会不到。三衙内站在人群里耷拉着脑袋木木的表情,一心想的都是一会儿怎么办?怎么办!压根没注意到周围别人看他的眼神。
就算是有这么大的心理压力,三衙内此时此刻也没有后悔参加恩科的想法,没有打退堂鼓不娶婴宁,他想的无非是怎么像秋试那样装病。
早在他准备参加省试时,他爹已经帮他想好了退路,只是这计策一直没有告诉他,刚刚老厮临送他进集合区域,才悄悄告诉他,让他依计策行事。
什么计策?不是什么新招,还是秋试时那一旧招,装病。
容国公是带兵打仗的,深谙孙子兵法,兵不厌诈,一招用的好了,可以连贯使用。没说一招用过就不能再用了,恰恰相反,“装病”这招连续用,才能更证明之前的“病”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