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以夷制夷”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联合铁勒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就在前几天,他们可是各个躲着人家铁勒的求助使者,就算是再厚脸皮,也没有在几天之内做到翻脸比翻书还快,由避之不及到对人家嘘寒问暖的。
善于通过中人示好的梁人,对铁勒的善意很快通过曹国舅转达给了沈书印,自己人好说话嘛。
由铁勒女婿沈书印为主官的对铁勒赈灾队伍框架,很快集结组建成功,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筹备够赈灾物资,出发铁勒。
(这里需要说的是沈书印和加永玛之前出资够买的粮食和干草,朝廷全部以高价收购了,他们夫妻俩不仅没有损失,还赚了一笔。为此国公夫人只是告诫了二人下不为例,就没有再为难小两口。)
谭玘作为倡导人和物质提供者,受到沈书印的邀请,代表我加入赈灾队伍,随同主官沈书印一起奔赴铁勒。
之前跟我打过招呼的石榴,我也尽了自己的能力,说服谭玘带上她。当然,对外的名义是“石榴是替我办事,不属于赈灾队伍里的成员”。
石榴的身份在哪放着,又是女子,这种事她是没有资格参与的,也不能一同前往。用我的名义别人也不好说什么,沈书印也能打马虎眼。
因为这事谭玘的妻带着他女还来找我哭诉了一次,只是没有见到我就被杏姑给撵走了。
拐过来说殿试。
殿试阅卷因为八百里加急被迫中断,等以夷制夷铁勒的事情有了着落,梁帝才又带着两名主考官重新回大庆殿阅卷。
这回阅卷就加入了之前不曾有的感情色彩和政治原因,三衙内的卷子自然而然的被单独拣出来,另眼相看。
殿试三张卷,一张基础知识见解,一张诗词歌赋,一张时事观点。正常情况下,谭玘的文学水平属于优等偏下,写出来的诗词也能堪称完美,配上三衙内中规中矩的字,能给个中等偏上,问题全在时事试卷标新立异的观点,解决了朝廷的大问题,让三位阅卷官内心的天平有了倾斜,再看一遍所有的试卷,高低立下,自然而然有了定夺。
当然还有当前的政治需要,沈太尉在北三路,解北三路危机的关键人物沈君侯是沈梦墨的亲大兄,总要来个安慰奖吧,能给的就是定沈梦墨为此次恩科的状元。
包括梁帝在内的三位主考官都知道殿试不是儿戏,状元不能当礼物,可……唉!想要马儿跑得快,还要马儿不吃草,可能吗?
真的是连嫉恶如仇铁面无私的鲍正文鲍老黑,都不得不扭过脸去,眼不见心静,默认沈梦墨是此次恩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