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夫人和爹娘矛盾的根源我认为还是在重男轻女的观念上。假设国公夫人是男孩,压根就不会存在子女与父母决裂的问题。
国公夫人爹娘为了要男孩,基本上是三年抱俩。国公夫人和之下三位妹妹的年龄相差都不大,只有四妹妹的年龄相隔多些,是因为四妹妹前面的俩孩子都没有成。
国公夫人出嫁比较早,经过七八年回到梁城时,她大妹妹已经成亲且有了孩子,二妹妹定亲待嫁,三妹妹正在四处说媒。
大妹妹的婚姻大体上是延续秦家的一贯风格,被家族嫁给一位外地进京赶考的举人。不管是外人还是秦家人自己,都认为大妹妹嫁的不错,毕竟许多人想嫁给举人还不一定能呢。
二妹妹定亲的是宗室庶子。秦家清贵,清嘛是有,贵……呵呵,就未必了。家中女子想嫁给宗室人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三妹妹能捞到一位庶子,想必也是机缘巧合才定下的。
所以不管是爹娘还是两位妹妹,都对她们的婚姻对象比较满意。
若是以前的国公夫人,她也会认为俩妹妹嫁给如今的婚姻对象是可以的。毕竟她家在秦家是边缘的存在,没人重视她家,俩妹妹能捞到这样的亲事,真是不错。她自己当初不也是嫁给一个穷武举,说句不好听的话,还不如俩妹妹如今的婚姻对象呢。
然,一切就怕这个“然”字。
然,如今的国公夫人不这样认为了。她认为大妹妹怎么也该找一名进士,二妹妹定的该是宗室嫡子,且还是宗室里距离皇室血缘比较近的宗室嫡子!
为什么?
大妹妹定亲成亲都是比较晚的,将近十八岁。她比大妹妹大两岁,那时她丈夫已经是从四品的副指挥使,在军中拥有一定的地位。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四品都不是那么好爬上去的,就算是她丈夫占武职升迁快的光,那也是她丈夫一刀一枪拼杀、流的血比别多、拿命换来的。
她一个都指挥夫人的亲妹妹,怎么就不能嫁给一个没有品级的进士?!她丈夫当初来秦家提亲,条件可是和秦家约定拿不下进士“双方一别两宽”的。
究其原因,她认为还是家里人轻视她父母,没有用心给大妹妹说亲,可又为了堵住她的嘴,才给大妹妹说了一个穷举人!
穷,不怕,她如今有能力帮妹妹改变,可进士是谁想考上就能考上的嘛?难不成等她妹婿参加省试殿试考十余次后,得一个恩例或者特奏名?那她妹妹一生还过的啥劲,连了诰命都没有机会捞上。
再说二妹妹。二妹妹长得比较好看,定亲的时间比大妹妹还早两年,因为是对方看上了二妹妹的容颜。
提起来二妹妹,国公夫人的气不打一处来。
一个宗室远房的庶子,血液不知道被稀释了多少倍,身份身份不占;功名功名没有;军功是更别提,文不成武不就,手无缚鸡之力,整个一游手好闲的二溜子,竟然敢肖想她妹妹,且还成功了,她感到再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