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国公收拾下心思,盯着小儿子等他回话。
三衙内见他爹识破自己的小伎俩,知道再隐瞒只会让自己更被动,结结巴巴乖乖的实话实说:“嗯……是。婴宁确实说了帮我过省试殿试,可……我,我感觉我若是进士了,根本就应付不了进士的那些事,我……我怕……”
小儿子从小是啥样子容国公太清楚了,不然他也不会把儿子送到教学水平一般的于氏私塾去读书。
他放平心态,哄道:“你知道吧,武官晋升标准是按打仗时立的军功多少来计算的,可实际上有些人没有去战场拼杀,也照样有军功领,知道是为什么吗?”
这还用问,三衙内好歹也是武将之家的衙内,当然清楚这是冒领军功,属于杀头的大罪。
然容国公接下来说的让他完全颠覆了认知。
容国公道:“这是因为有些人就是立了战功,也保不住他的战功。”
他不顾儿子能不能跟上他的思路,直接撂出来残酷的现实。
“一个人的起点决定他的受苦程度,就好比你现在是举人,别人能高看你一些,可你要是跟一个进士比,你算个球啊!再说你是个秋试第一名,解元,也不如一个三榜的同进士,你想想是不是!”
“话说过来,这就是为啥武官有人不上战场也照样有军功拿,因为他的起点高。你不服气,呵呵,不服气有啥用,你在人家手里,不服气人家就搦死你!”
三衙内直勾勾盯着他爹,他不明白他爹为啥跟他说这些,这些和他又有啥关系。
容国公见儿子还不开窍,恨铁不成钢,又不能暴起揍一顿打到他开窍。心塞的耐着性子继续引导:“这就是说,你若是个进士了,你去六部当官的级别就比你现在以举人入仕的级别高。哪怕你现在是秋试第一,解元,六部给你的职位也不可能高过一个同进士。明白了吗?”
这种常识性的认知三衙内当然明白,只是他不明白他爹为啥这样说。
容国公见儿子还是一脸茫然,恨不得用手里的茶杯砸开儿子的脑袋,看看他脑袋里装的是不是浆糊,不然为啥这么愚不可及。
他想仰天长叹:天爷啊,他咋生出来一个这么笨蛋的儿子!荣华富贵都送到他手里了,还没有福气接住。
想他戎马生涯半辈子,精明强干无人能及,咋就生出来仨糊涂蛋儿子,一个比一个的蠢笨!
这难道就是俗语说的“精三分能三分,留三分给儿孙”?
可俗语不是还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
容国公牙齿磨的嘎吱吱响,咬牙切齿的说:“就像现在,你是水平不够,可别人眼里你还不照样是解元嘛!谁敢质疑你?”
“质疑你就是质疑秋试;质疑东京府;质疑这次秋试。这种后果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
他感觉跑题了,一拍脑门,拉回来被儿子气歪的思路。
“咱现在说你拿了进士。你就是担心拿了进士之后,别人会戳破你是假的对吧?”
也不等三衙内说话,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省的一会儿又被儿子气的都不知道说到哪了。
“其实这就和领别人的军功一样。大家都知道高级官会领低级士卒军功,可谁又去说啥了?同样,你以进士入仕,同为进士的人不会说你,因为你和他们一样;低于你的人不敢说你,因为他们不如你。你还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