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在街十字口拐角处,门脸打开七间,还上下二层,完全是一家规模相当大的饭铺,不是我概念里那种一小点门脸的小吃铺。
我暗叹:能把小吃铺开成酒楼的规模,铺子主人的经营手段真是高啊!
然更高的还有,铺子没有把操作间放在铺后,而是在最中间的一间门脸最醒目处,支起来做煎包的铁锅和装胡辣汤的釜,人为的把铺子大堂分为两个区域。
把售卖的食品放在铺子最前面,其他的小吃铺不是没有,可那种铺子是为了节省空间,铺子太小没有别的地方可以置放售卖的吃食,放在堂前无非是无奈之举。
这样置放是方便了售卖,弊病同时也存在,买家可以一目了然铺子的卫生情况,如果铺子主家不是爱干净的人,光锅周边的赃乱差就会吓跑许多人,更不会有穿着光鲜的人去光顾,所以大饭铺和酒楼是不会这样做的。然这家铺子这样做,应该是做好了思想准备。
的确也是如此。这家店的煎包锅和胡辣汤釜边缘没有小吃铺锅灶常见的油诟,盖煎包的大锅盖和盖釜的小锅盖能看到刷洗出的木头原色,一点也没有砰溅上的油渍饭渍。不仅如此,铺子跑堂的全是清一色的棒小伙,衣装整齐。
他们穿着绵布做的黑色短装,肩搭一条白绵布汗巾,上装袖口翻卷出二寸白边,展示此人由内到外的整洁程度。黑色下装裤口用同色的带子扎紧,露出脚踝处的白色绵布袜,衬的船鞋黑白对比赏心悦目。
跑堂的伙计殷勤招呼进店的客人,“客官,您这边坐。”
“要煎包胡辣汤往这边看;要凉菜您往那边看;汤面包子馍在隔着的那个窗口里,您看您要点什么?”
盛饭的伙计利索的帮客人盛饭,嘴里还吆喝着:“十个煎包的好了。”
“三碗胡辣汤的要不要加芫荽?要不要加醋?”
“放心吧,小磨油给您多加了两勺呢!”
……
别的不看,光店铺里这么多养眼的伙计,就感觉他家的煎包胡辣汤肯定比别处好吃!
这里是御街和州桥的交叉路口,平日行人车辆已经够多的了,巡街的衙役必不会允许进饭铺吃饭人的车辆都停在路边挡路,小饭铺不说了,大饭铺一般都有自己的停车处,老鲁熟门熟路的直接把车驶进挨着铺子的院门,我还没有下车便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王家包子铺跑堂的小伙计。
他正笑容可掬的和几位客人站在楼梯口闲聊,猜测是客人吃完饭他送客下楼。
这个小伙计招待过我,我不会认错,那么这家店不用说,就是王服和善秀合开的铺子了,我顿时没了进铺子吃饭的冲动。
如今我正准备和王服撇清关系,又怎么会进他开的饭铺。
我又坐下,对小六道:“你去,直接买了煎包和胡辣汤,多买点拿走吃。”
小六疑惑,问道:“都来了还不进铺子里吃吗?煎包好拿,胡辣汤那么烫怎么拿?”
我想起王家人做生意的能耐,肯定的说:“既然他家卖了,肯定会有装汤的东西,你放心去买好了。俄,多买点,给老黑也带点,不然它闻到味却没有吃,又会骂几天。”
小六“嘿嘿”一笑,回想老黑吃不到东西时抓狂的模样,拿了荷包跳下车。
她走了一会儿,我才想起来忘了交代她,不要跟铺里的伙计说她是谁家的。
终归是迟了一步,之前包子铺的小伙计,如今煎包铺的管事,认出来骡车是容国公府的,送了上一波的客人直奔到车前,笑盈盈和老鲁打招呼:“把式,是容国公府的车吗?车里是哪位大爷?”
以容国公府的地位,就是坐车的是府里的下人,也当的起饭铺的人喊一声“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