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衙内作为新鲜出炉的久不见北人解元,又加之容国公府的衙内身份,想不引人注目都不可能。世人对他这样身份的人能取得解元的乐见程度远远超对他学问的质疑,这是因为他前面有个张太师府的三元及第——张奢。
梁朝科举三级考,三考都拿第一的连中三元可能性虽说非常小,可也不是不可能,本朝从建国至今已经有三位三元及第了。
三位是多还是少?是多!
科举考试距今八百年,前几朝才出现三位三元及第,和本朝的数量相等,本朝不足百年已经三位,肯定是多了。
不说张奢先说他之前的那两位。
建国初期举人进士少,朝廷急于重文,科举考试几乎年年举行(不是现在的三年才一次正考),这样的考试频率接连出现两位三元及第一点也不惊奇——朝廷需要嘛!
至于说两位三元及第的水平,那就不去评价了,至少在他们当年的那一代人中还应该是佼佼者。
由此我联想到梁人口中所谓的“科举八百年”,恐怕也是一笔糊涂账。八百年才出三位三元及第,是不是就是有力的证明了八百年的水分太大?!
再说张奢高中。
等到张奢高中时,科举考试已趋于稳定,正考由一年改为两年……三年,秀才多也就举人多,举人多也就进士多,三元不再可能由一人独占,没有实打实的实力根本不可能仅凭运气拿第一,张奢的三元及第也就不似前两位那么有水分了,纯粹是干货。
张奢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从出生就异于常人,天赋异禀,张家又是诗书之家,上下倾其所有的培养他,他能连中三元一点都不稀奇。
可三衙内沈梦墨就不一样了。
容国公府武将出身,三位衙内两位从武,剩下的那位又被养的乖巧,从来没人听说他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连衙内们常见的上街斗殴、调戏民女事件都没有他。如今他突然冒出来的文采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打击神话传说的那一道曙光。
为什么这样说?
梁城内不论家长还是孩子,早已经把张奢当成神话来传说,不服气又不得不服气者远远超过了心甘情愿服气者。这两者不管都是什么心态,俱认同一个事实:无论是谁想要赶超张奢的三元及第那都是不可能了,最多也就是多一位三元及第张奢第二。
可就算是人们知道这样的结果,出于羡慕妒忌恨,还是乐见再出一位三元及第。至少可以削减削减张奢的影响,让他的神话终结,不再那么嚣张。同样也是人们为什么会传扬杨家斗鸡斗张奢那么精彩的原因。
因此凡是能见到容国公的人,对他的祝贺无不是“预祝贵公子省试高中得省元”“殿试高中得状元”。就连梁帝都戏问了一句:“你家三明年参加省试该不会又拿个第一吧!”
不清楚容国公听到这样的祝贺声是啥心理,国公夫人是听的胆战心惊,倒抽凉气,噎的寝食难安。
国公夫人在梁城一堆亲戚,不管那些拐弯的,就算是三代内的血亲都是一大堆,三衙内可以躲在府内不见人,她就不能不面对娘家人。
容国公能借口生她的气躲在杏花营的军营不回家,她又不出门,用内疚的借口挡一时,也不可能天天不见上门来祝贺的一大堆亲戚。无奈之下,她用了回娘家的借口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