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气氛弥漫在凉亭,压的人心闷闷的,不吐不快,可又不知如何去表达。
首先,作为家庭来说,我是容国公府的外人,不能去评判身为容国公府主人的话是对是错,所属阵营不同,立场也不同嘛。
三衙内和胞兄感同身受,以胞兄的感受看待问题无可厚非。
但我正相反。沈书印和加永玛、柳眉相三人的纠葛,不管是对是错,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我必须站在加永玛的立场上,任凭柳眉相的苦水再多,那怕是五黄六月飞大雪,也不能去同情夹在沈书印和加永玛中间的她。
三衙内眼里从小一起长大的柳眉相是他的亲人,感情上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柳眉相做胞兄妾的事。就算是柳眉相自己不以为苦,他内心也坚定的认为柳眉相必定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为她抱不平!
然,依我看柳眉相的委屈纯粹是她自找的,依据是梁人的律法。
梁太祖抑武扬文,梁国文人很快崛起,掌握朝廷上的话语权。文人的心智用在朝廷上,结果就是梁国的律法成为当今最完善的律法。朝廷上各种问题都有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可循,从源头杜绝了梁国社会偏离正统礼教轨道的可能性。
体现在婚姻上:梁人实行一妻多妾制。妻不说了,为了保证社会的发展,男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娶妻,不娶会被罚款,金额还会随着男子的年龄增加。
妾的属性和妻不一样,妾是财富、身份的象征。梁人纳妾和身份挂钩,且妾的数量也是按照纳妾人的身份等级定的,并不是谁想纳妾就能随意纳妾,妾是有身份人的特权。
既然能合法纳妾的都不是一般人,现实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于是,多思多虑的文人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出台了一系列保证正妻合法权利的措施,侧妻不能成为正妻,就是其中一条,以期从源头上杜绝残害正妻的事件发生。
身为相爷家的贵女,柳眉相知书达理,要比一般梁人更清楚明白妻和妾的区别,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后果,飞蛾扑火,不惜践踏家人的尊严,脱离家族的庇佑也要去做沈书印的妾……呵,呵呵呵!
除了一声叹息:养不教,父之过,还能让人说她什么呢!
即使如今沈书印为她请封了侧夫人的诰书,她可以名正言顺的被人尊称一声“夫人”,地位要比没有诰命在身的女子高贵许多,但在梁人的眼里她还是妾不是妻。我估计她自己也应该心知肚明,这辈子她都不可能做沈书印的正妻了!
还是那句话,辱人者必先自辱之!
做为梁人,做为容国公府的人,柳眉相离不开梁国就摆脱不了梁国的环境,她妾的身份是她不自尊自爱的最有力证据,是她往后余生的最大污点。就像三衙内说的,她一生都洗刷不掉!
当然,人过一百,各色各样。人群中有贬斥声,自然也不乏有同情的。他们认为柳眉相是无辜受伤的;认为她和加永玛相比更是应该被同情的……等等,所以我不参与评价,是最妥当的。
我想说的是关于容国公父子带兵去夏国,帮助夏王夺回王位的事。
我内心受三衙内话语点拨,仿佛迷雾中隐约看到点点星光,虽不如曙光那样明亮,一下子拨开云雾见青天,可也是有了丝丝的希望。
我试探着问:“衙内,你们朝廷帮夏王夺王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