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读书人和读书人才有共同语言。三衙内沈梦墨和落魄文人谭玘相见恨晚,引为知己,很快发展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架势。
三衙内钦佩谭玘的才华,认为槐树院的环境辱没了读书人的清雅,大手笔的在容国公府西院为谭玘安置了住处,包了谭玘的衣食住行。
他不去上学的时间,一准和谭玘粘在一起,没跑了。再不到处溜达无所事事,花园里也不形单影只的乱弹琴了。
谭玘感于三衙内对他施以援手,更卖力的展现才华,教授学问。生生的把国公夫人从娘家为三衙内请的西席比下去,撂在一旁闲置,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
当然,我也有受益,我开始写大字了。
隔三差五,谭玘在花园的凉亭里尽心尽责讲解大字如何如何写。他的话生涩深奥,我不是听的很明白,不能确切的理解他话的意思。一知半解又不好意思多问,大字在磕磕绊绊中慢慢进步。
他又在夸我:“翁主的字又好了一些,这么快就能写出型,可见之前练小楷起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您的小楷写的那么好,加永玛翁主的字一定也不错。不知道加永玛翁主擅长写什么字?”
又来了,他不是第一次向我打探加永玛的信息了。
加永玛现在作为沈书印的夫人,铁勒翁主的身份被弱化,一般二般的人是不可以随便打探她消息的。
谭玘肯定也是知道这一点,才没有跟三衙内打探加永玛的信息。毕竟三衙内和加永玛是叔嫂,问三衙内有关于加永玛的信息,有碍于世俗礼教。
我不清楚谭玘出于什么心理考虑,住进容国公府一段时间后,还这样一根筋的想要跟着我走草原发展的道路。
原本按照我的设想,他和三衙内搭上后,应该与容国公及沈书印父子搭上关系。一,他们都是梁人;二,身为武将出身的容国公府,很需要文人智囊人物。谭玘做为贡士,完全符合容国公招揽幕客的条件。
然,事实上谭玘并没有搭上容国公这条线,他甚至还有点避讳与容国公父子的接触,在与三衙内的聊天中几乎不提及容国公府的人和事。完全一副只谈风月,莫问世事的模样,令人不解!
“不瞒先生,我的情况和先生类似。我投奔铁勒王府,和加永玛姐妹相称纯属血缘关系,实际接触并不多……”我微笑解释:“加永玛是王爷的嫡长女,接受的教导偏重于其身份,不像我,偏向兴趣爱好多一些。”
梁人尊称西席塾师为“夫子”,尊有学问之人为“先生”。先生一般只有大儒才能称呼,谭玘对我有半师之分,我尊他一声“先生”,也不为过。
三衙内起身给谭玘添了茶,摇头惋惜:“贡品的龙凤团茶就是比市面上的团茶好喝很多。可惜可惜,太少了!喝了这次,下次不知道到啥时候才能喝上了。”
“去年帝姬出嫁,陪嫁那么多的龙凤团茶。靼子们也不懂团茶,那么好的茶给他们喝,真真的糟蹋了。想想都肉疼!真是肉包子打狗——亏啊!”
我正想转化话题,搭着三衙内的话头说:“荣福帝姬嫁的夏王,传闻酷爱梁国文化,又在梁城住了几年,想必定是懂龙凤团茶之人,哪会像你说的不堪。”
挑眉看向三衙内:“你应该见过此人吧?是否和传闻一样?”
三衙内犟鼻撇了撇嘴,满脸的不忿:“我都是跟着大兄去的,也没见过他几次。哼!他们年龄大,当我还是小孩儿,不跟我说话,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故作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