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郭守敬还不仅仅只是个水利专家,也擅算学、天文,制订的《授时历》至今还在使用。
李允熥也知道这个人,因为后世月球上有一座“郭守敬环形山”,宇宙中有一颗“郭守敬小行星”……简而言之,这是个牛人!
自从知晓会通河淤塞导致南北漕运断绝之后,李允熥曾经查阅过郭守敬的资料……想到这儿,他转头瞥了眼,视线正好和道衍撞了撞。
李允熥很无所谓的笑了笑,“朕听四婶讲史,记得郭太史曾拜张文谦为师?”
徐氏有些茫然,自己讲过这一段吗?
徐辉组也没听懂,但他斜眼看过去,只看道衍的脸色,就知道这老和尚是听懂了的。
因为道衍脸上一直挂着的笑容消失了,面无表情的说:“陛下强闻博记,老衲实在佩服。”
“哪里,哪里,如何能与黑衣宰相相提并论?”李允熥谦虚道:“不过听闻……大师曾力劝四叔迁都大都……呃,迁都北平?”
道衍脸颊动了动,深深的看了眼李允熥,“时过境迁,再议此事,何其无趣。”
厅内四人,只有李允熥和道衍两个人心里明镜似的,后者就不用说了,前者一方面身为穿越者,另一方面前世在娱乐圈里打转,玩起心思,说些隐晦的话也是好手。
郭守敬曾经拜张文谦为师,此人也擅天文、历法、算学,但郭守敬还有一个老师,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刘秉忠。
事实上,张文谦、刘秉忠、郭守敬与张易、王恂五人因为同在邢州城西紫金山研习,被称为“邢州五杰”,其中郭守敬年纪最小,先后拜张文谦、刘秉忠为师。
而关于袁珙评价道衍和尚“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的评价,因为李允熥的帮忙,早就传遍天下了。
李允熥心里琢磨过,袁珙说不定还真有些能耐,刘秉忠和道衍真的有很多的共同处。
都是僧人,都因为不甘心而祸乱天下,都修订历法、律法,都劝诫君主慎杀,都建议疏通运河,使南北漕运通畅,甚至后世的北平城,就是在这两个人手中先后成型。
元朝的刘秉忠修建元大都,明朝的道衍和尚力主迁都,亲自设计改建,之后才有了后世那座宏伟的都城。
这也是刚才李允熥突然话锋一转,提起迁都的缘由。
“无趣?”李允熥脸上依旧嬉皮笑脸,毫无上位者的尊严,嘴里却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何来无趣?”
道衍眯起眼,毫无顾忌的打量着李允熥,心思却突然发散开……记得四年前,殿下山东大败,损兵折将,就连大将张玉也阵亡了。
但就是那样的绝境,殿下还私下提及将来迁都之举……也有类似的言语。
几个月前那句“自古得国之正,未出本朝之右”与今日这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道衍和尚越来越觉得,袁珙的判断没有偏差。
这是一条虽然还没长出龙角,但却头角峥嵘,在狂风暴雨中,昂首直上的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