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情势危急,李世民心中如焚,他想上书李渊,自行请缨带兵入山西收回失地。
观音婢看到李世民坐卧不安的样子,劝慰李世民,“你说大唐的天下,是谁的天下?”
李世民道,“当然是阿爷的天下?”
观音婢笑看着李世民,“那将来呢?”
李世民不假思索答道,“大兄身为太子,是名正言顺承继大统之人。”
--------
观音婢又问,“守卫山西是谁的职责?”
李世民道,“四弟是并州总管,确保山西稳固当然是他的职责所在。”
观音婢笑眯眯的看着李世民,“那么世民阿兄说说,阿爷以什么理由派你去山西呢?难道让阿爷说,四叔难以胜任吗?”
“如果阿爷说四叔难以胜任,而让你去,那么你就得罪了四叔,他会恼你一辈子。”
“阿爷不傻,只有四叔自己说不行的时候,才有可能让你去。”
“如今最大的可能是,阿爷会派他最任何的人去协助四叔。”
------
李世民听了观音婢这一番分析,感慨地道“阿婢遇事总是比我冷静,正如阿婢所说,我是关心则乱,当局者迷。看到一个个坏消息传来,我实在是静不下心。”
观音婢劝道,“世民阿兄静不下心时,就多读几遍《本经阴符七术》,和幕僚们商量一下,假如有一日命你接手山西、河东,你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
-------
事情的发展果如观音婢所料,李渊杀了刘文静之后,仍然没有启用李世民的想法,他苦思冥想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就在这时,裴寂毛遂自荐愿意到山西去。
裴寂只所以毛遂自荐,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打算。
------
裴寂的根基在山西,他的家宅田产都在那里,如果山西不保,他经营半生的心血倾刻不保。
再就是自晋阳起兵以来,别的开唐元勋都有战功,只有他没有军功,他想趁此机会立些军功,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渊对裴寂最是亲厚,对他极是信任,便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讨伐刘武周,授以大权任其便宜从事。
------
裴寂率军通过雀鼠谷,到达介休城外,宋金刚占据介休城进行防御。
裴寂不懂军事,将大军驻扎于度索原,军营中饮用的是涧水。
宋金刚派人查看地形,了解到这种情况之后,截断裴寂驻军的水源。
唐军士卒断水以后,难以忍耐,裴寂下令将军营移到靠近水源的地方。
裴寂在转移大营的时候,也不做好防备,宋金刚在城上看到正在拔营的唐军没有一点章法,乱作一团,趁机率军进行攻击。
唐军毫无防备,顿时溃不成军,全军几乎损失殆尽,裴寂与少数部属侥幸逃脱,一日一夜逃到晋州临汾城。
------
以前,刘武周多次派兵攻打西河城,浩州剌史刘赡据城坚守,行军总管李仲文率军到西河城,与刘赡共同守卫西河城。
待到裴寂兵败,晋州临汾城以北,只剩下晋阳和西河没有沦陷。
武 卫大将军姜宝谊再次被宋金刚俘获,这次宋金刚不再手下留情,当即将姜宝谊杀害。
姜宝谊是继刘文静之后,第二个死去的晋阳起兵元勋。
裴寂逃到临汾之后,上表向李渊请罪,李渊却未降罪于他,好言安慰裴寂胜败乃兵家常事,仍让他镇守河东。
------
刘武周的军队接连获得胜利,气势正盛,他亲自率兵南下,准备围攻晋阳。
此时的晋阳已是孤城一座,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想守住晋阳很难。
宇文歆向李元吉建议,不如弃城而去,这正中李元吉下怀,他当即同意宇文歆的想法。窦诞开始极力反对,认为这种做法是违犯圣命,逃到长安必是死罪。
------
宇文歆问窦诞,“将军以为是晋阳城重要,还是齐王殿下的命重要?”
“丢了晋阳城,以后还可以设法夺回来,齐王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却不可再挽回。”
窦诞权衡再三,宇文歆觉得说得有理,晋阳城重要,但是齐王的命更重要,他只好听从宇文歆的建议。
-------
三人达成共识之后,商定了弃城的方案。
第二日李元吉下令召集精兵强将,将自已的妻妾扮伴士卒,由亲兵守卫。然后,李元吉命令行军司马刘 德威,“你带领老弱士卒守城,我带领强兵出城作战,你定要守好城池,不得有失。”
刘 德威不知是计,便依令而行。
到了晚上,李元吉率领精兵护卫着妻妾连夜出城,率军逃回长安。
-------
李元吉弃城而逃不久,刘武周便率大军来到晋阳。晋阳豪强薛深率人献城而降,刘武周兵不血刃占领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