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提起父皇被害之事。
宇文令馨此时才蓦然想起,自己的兄长竟然是杀死杨婧父皇的人,她无比内疚地站起身屈膝向杨婧施礼,歉声道,“都是我家兄长忘恩负义,阿姊代他们向妹妹陪罪。”
------
经历人生的巨大转折以后,如今的杨婧万事已经看淡,能够好好地活着,她已经心满意足。宇文家杀了她的父皇,李家夺了她家的江山社稷,如果她心中满是装着仇恨,这世上哪里还有她的立足之地?
杨婧神情坦然地劝慰宇文令馨,“杀我父皇的是宇文化及,和阿姊没有一点干系,阿姊也不必再将此事放在心上。”
宇文令馨感激地道,“多谢妹妹不记恨阿姊。”
------
杨婧告别宇文令馨回到承庆殿,向观音婢说了宇文令馨所求之事。她也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但是对观音婢愿不愿帮宇文令馨,她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观音婢则是个有心之人,她对宇文令馨这个人却很感兴趣。
------
宇文家族是前朝大周的皇族,当年杨坚篡周立隋时,并未对宇文氏进行大肆杀戮,如今的宇文家族在长安周边还有很大的势力。
另外,宇文令馨的三个兄长还挟持着萧皇后,裹挟着和杨广一起南下江都的众多隋朝权贵,代表着不可小觑一股势力。
如果李渊能够利用好宇文令馨这枚棋子,一来可以安抚长安周边的宇文家族势力,二来说不定可以作为招降宇文化及兄弟和前朝权贵的好棋。
------
观音婢在心中作了一番思考,对杨婧道,“宇文宝林想让我帮她,不是不可以,但是她也要为朝廷尽些心力。”
杨婧听说观音婢答应帮宇文令馨,不禁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问观音婢,“阿姊想让宇文宝林做何事?只要阿姊愿意帮忙,再难的事我也会劝她答应。”
------
观音婢笑道,“我想让她办的事也不难,宇文令馨轻而易举就能办到。只要她写两封书信即可。”
“一封写给她的叔父宇文静,就说宇文宝林在宫中深受皇恩,劝他和族人不要被她的兄长所惑,要一心一意效忠于大唐。”
“另外一封写给她的三个兄长,劝他们审时度势,迷途知返,早早归顺大唐。”
“有了这两封信,阿姊就可以说动主上降恩于她。”
------
杨婧听说让宇文令馨办的事竟然这么简单,她心中有些急不可耐,对观音婢道,“妹妹现在就再次去见宇文宝林,给她说让她按阿姊的要求写信。”
观音婢微笑着道,“不急,我这几天还不能起床去见主上,妹妹先回去歇一歇,明日再去见宇文宝林也可以。”
听观音婢这样说,杨婧只好压下急切的心情,向观音婢施了礼,回后院歇息。
------
第二日,杨婧再次去见宇文令馨,向她说了观音婢的想法。
宇文令馨听了杨婧所说,似乎是有些作难,显出一副踌躇不定的样子。
杨婧见宇文令馨并没有因为观音婢愿意帮忙感到高兴,急切地问,“不就是写两封信吗?阿姊有什么作难的?”
------
宇文令馨认真地道,“王妃娘娘诚心相帮,我也要报之以真心。阿姊实话告诉妹妹,第一封信阿姊可以写,可是第二封信,阿姊即使写了也根本无用。”
“阿姊最了解我的三位兄长,大兄懦弱,没有主张,万事都是由二兄拿主意;二兄无赖奸滑,根本不会劝大兄归顺;只有三兄,饱读诗书,明白事理,但是他却劝不动大兄、二兄。”
“我如诚心待王妃娘娘,就要让她知道实情,我即使写信,也只能写给三兄,劝三兄一人归顺。”
------
杨婧见宇文令馨坦诚相见,说出来的话至理至性,就对宇文令馨道,“那阿姊就照你心中所想来写,办不到的事,咱也不拿出来骗人。阿姊就给你的叔父和三兄各写一封信,王妃娘娘见到这两封信之后愿不愿帮忙,咱们只有尽人事听天命。”
在杨婧的开导下,宇文令馨满含真情给叔父宇文静、三兄宇文士及各写了一封信,也不封口,交与杨婧,并对杨婧道,“这两封信,让王妃娘娘拿去给主上看,如果写得可以,就封上派人送出去,如果不行,我再按主上的想法重新再写。”
------
杨婧拿着宇文令馨写好的两封书信,告别宇文令馨,回承庆殿去见观音婢,将书信交给观音婢,并详细说了宇文令馨的想法。
观音婢见宇文令馨以诚相待,深觉她是个可信赖之人,心中更坚定了帮助宇文令馨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