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杨广在位时,常常是巡幸四方,除了经常驻驾东都洛阳和江都,各处行宫遍布全国各地。实质上来说,长安的大兴宫几乎处于半荒废状态。
由于杨广不常入住,大兴宫的管理很混乱,各种宫里的规矩也没了礼数。
常言道,由治变乱容易,由乱变治却难。宫中也是一样,一旦各种规矩乱了,想要纠正过来,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
李渊称帝以后,要将宫里的方主面面全部理顺,确实要下一番功夫。
------
唐朝初年,后宫内官设置沿用隋制,设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
昭仪、昭容、昭 媛、脩仪、脩容、脩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
然后是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 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下面是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 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按照内官设署,皇帝的后妃满员的情况下,是一百二十二人。
因为,高品阶的位置有限,除非是生下了皇子或公主,或者是特别受宠,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册封世妇以上的女官。所以,那些等待皇帝宠幸的宫人只能处在八十一御妻的行列。
------
在内官之中,除了皇帝的妃嫔,还设有宫官。
宫官全部由女子担任,设有尚寝、尚食、尚功三局,设尚寝、尚食、尚功各二人,为正五品。
三尚下面设有十二司、十二典、十二掌。
尚寝局、尚功局设在虔化门里、立政殿南院,尚食局设在武德殿院东。
------
在三尚之外,设宫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二人,正七品。
宫正掌管戒令、纠禁、谪罚之事。对于不尽职守的宫人,由司正视情况予以裁决,小事决罚,大事奏闻。
------
如今没有皇后,贵淑德妃贤四妃也只有万贵妃一人。
万贵妃作为宫中的唯一一位一品夫人,负责掌管后宫,整日被各种繁杂的事务所困扰。
宫中的方方面面都要重新理顺,万贵妃见观音婢聪慧能干,每逢遇到棘手的事情,便会和观音婢一起商量。
------
昨日,李世民出征,观音婢心中有些不畅,就没有过来,今日观音婢一早过来,万贵妃就关心地问她,“二郎昨日出征,阿婢是不是有些舍不得?”
观音婢向万贵妃施礼后,在她的对面坐下,有些羞涩地道,“我们这样已是常事,总不能为了女人把他圈在宫中。”
万贵妃看着观音婢微微地笑,“还是阿婢懂事,知道何事重要。”
------
扯过一阵闲话之后,观音婢便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万贵妃,“姨娘,阿婢今日有事想问你。”
万贵妃从食盒中抓起几颗新枣递给观音婢,“你尝一尝今年的新枣,吃起来又甜又脆。有啥事,阿婢只管说,只要姨娘知道的,全都告诉你。”
观音婢接过万贵妃递过来的新枣,先是拿在手中端详,那枣有鸽卵大小,外表大半已长成红色,还有一部分泛着青头。她拿起一颗咬了一口,果然是甘甜酥脆,慢慢咀嚼,果肉细腻,没有一丁点渣滓。
------
观音婢咬过一口,没有接着再吃,她一边品着新枣的滋味,一边问万贵妃,“秦王走的时候叮嘱阿婢,要多去看望阿爷,阿婢正在发愁,儿妇去见舅嫜,哪里会有话说?”
万贵妃笑吟吟地看着观音婢,夸道,“还是二郎有孝心,临走还记挂着他的父亲。阿婢也不能辜负了二郎的一片心,你就照他说的,经常去看看阿爷。”
她接着叹道,“这皇宫看着是富丽堂皇,你阿爷其实是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万春殿,身边实则是没有一个亲人。平常人家,像你阿爷这个年纪,家家都是儿孙绕膝,含饴弄孙。可你阿爷虽说是有宫人服侍,却享不到平常人该享的天伦。”
------
观音婢无奈地道,“以前在晋阳,我也是常陪着阿爷说话,可是进入宫中,有各种各样的规矩,从承庆殿到万春殿要走上两里路,走这么远的路去见阿爷总觉着有诸多不便。”
万贵妃没有说话,默默地沉吟了一会儿,然后才说道,“太子住在东宫,离你阿爷更远,四郎在晋阳,二郎昨日又领兵出去打仗。仔细想一想,在这诺大的宫中,只有你和我是你阿爷的家人。”
万贵妃不说,观音婢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她不去看望李渊,李渊天天见的竟然全都是外人。
------
观音婢仔细想想有些心惊,难怪自古帝王常被奸佞所惑,就是因为他们难以得到家人的关心,才会更加依赖那些向他们说些甜言蜜语的人。
最可悲的是,许多帝王不亲近自己的儿孙,却亲近那些奸佞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