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李建成随李渊离开晋阳后,晋阳宫本该是女人的天下。
但是李渊却留下了一个年龄只有十四岁,没人能够控制,任性胡为的太原郡守。
------
李渊率大军出征之前,任命四郎李元吉为太原郡守,留守晋阳宫,后方的文武大权全部交付于他。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好,即使顽劣也往往视而不见。
李渊知道李元吉有些顽劣,却不知道他有多么顽劣。他认为李元吉还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孩子,只要有人辅佐,就不会胡作非为。临走之前,他将李元吉交给正议大夫唐宪、太原令温大有辅佐,有两个精明能干的人辅佐李元吉,李渊非常放心。
------
然而,李元吉却不是普通的孩子。
他生在唐国公府,府中家奴成群,母亲窦氏夫人已经去世,父亲李渊不在身边,长兄李建成对他娇惯纵容,从来只有他指使别人,哪里受到过别人的约束?
李元吉对待身边的人从来都是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如今让唐宪和温大有来管束他,他哪里肯听?
------
让一个未经世事,年龄只有十四岁的孩子处理军务、政务是拿军机大事当儿戏,李元吉也不可能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去处理案牍,所谓的太原郡守,李元吉只是挂名而已,具体执行全是由辅佐他的温大有和唐宪等人去做。
因为事事都有人为李元吉代劳,李元吉这个小郡守实际上是无事可做。
以前在河东之时,李元吉有李建成守着,还能跟着杨文干、王珪,练练武艺,读一些书。
如今杨文干、王珪都跟着李建成一起出征,李元吉就更没了事做。
一个处在青春期,精力旺盛的少年没有正事可做,就会想办法打发时间,来宣泄浑身使不完的精力。
------
李元吉跟着杨文干练过几年武艺,父兄如今都在前方打仗,他自然对打仗最感兴趣。
闲来无事,李元吉便想效仿父兄打仗,让晋阳宫的守卫和他一起玩打仗游戏。他让属下用木棍做成武器,有时让人与他单打独斗,有时分成两队进行对战。
在与守卫们进行打斗之时,整个晋阳宫都会喊声阵阵,杀声震天。
------
李元吉禀赋过人,天生就有些力气,再加上几年来跟着杨文干练习武艺,如今已是胜过常人许多,晋阳宫中的守卫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和他对战的守卫,轻伤是司空见惯之事,还有多人被他打成重伤。
在乱斗之中,李元吉也偶尔被对方所伤。
------
这样闹了几日,晋阳宫中的女眷们不堪其扰,宫中的守卫们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宫中守卫头目不得不将情况报告温大有和唐宪。
郑观音和李元吉身边的秋缡也来找观音婢商量对策。
李建成的儿子李承宗已经三岁,听到李元吉与人打斗,便吵着要到前殿看四阿叔打仗。郑观音怕李承宗从小耳濡目染凶残暴戾之事,会带坏了孩子。秋缡则怕李元吉再如在河东时一般闹出了人命。
她们二人知道观音婢办法多,就过来求观音婢拿个主意约束一下李元吉。
------
因为郑观音刚到晋阳,对晋阳的情况还不熟悉,李渊临行的时候曾经交代,晋阳宫中的事务由观音婢主持。
李世民则比李渊想得更周到一些,没有李渊和李建成的压服,李世民对李元吉并不放心,他对观音婢能不能应付这个“瘟神”也心中没底。
再加上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随军出征后,女眷也都在晋阳,留一群妇孺在晋阳确实需要有人照顾,李世民就没有让丁记坎、长孙湛、长孙渐和陆峥随军出征,让他们跟着观音婢照顾好这些女眷。
------
如今郑观音和秋缡来求观音婢,观音婢也嫌李元吉闹得有些过分,她就答应二人会想个法子约束一下李元吉。
第二日上午,李元吉仍和往日一样,在晋阳宫西门前侧殿和守卫们玩打仗游戏,吵闹声传遍整个晋阳宫。
观音婢让长孙湛请来温大有、唐宪和丁记坎,和他们商量如何约束李元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