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郡万年、醴泉等县,也纷纷派使者来见李渊,表达归附之意。
------
京兆、东冯翊、西扶风合称“关中三辅”。
至此,冯翊郡已经归顺,京兆郡多数县表示愿意归附,扶风郡则是窦家、李家的根基所在。
看当下形势,李渊大军西进关中,几乎有可能不战而定。
------
在渡河西进之前,李渊决定攻打河东示威。
九月初十,李渊统帅各军包围河东城,屈突通闭城拒守。
李渊让精锐千人于城南试着登城,千余人瞬时便登上城头。
当时正下着大雨,李渊令鸣金收兵,已上城的将士心中有些不愿。
李渊对众将道,“如今不是攻城之时,仅是示威而已。不能再如霍邑一般杀人得城。”
------
九月十二日,留吕绍宗、韦义节等部在河东监视屈突通动向,李渊统帅各军渡过黄河。
九月十六日,李渊率部到达朝邑,入住长春宫。
长孙无忌到长春宫拜见李渊,因其尚无建功,李渊任命其为渭北行军典签,跟随李世民掌管机要。
长孙敞率宗族子弟一千多人于新丰响应。
------
听闻李渊已渡过黄河进入关中,三秦士庶子弟,郡县官员豪族,都争先恐后来拜见李渊。李渊都亲自接见,授予相应的官职。
关中官吏百姓欢欣喜悦,纷纷表示愿意誓死效命。
------
李渊派李建成率领刘文静、王长谐、姜宝谊、窦琮诸军数万人,驻扎永丰仓,守卫潼关,防备隋军和其他盗匪,窦轨任尉抚使。
派李世民率领刘弘基、长孙顺德、杨毛等诸军数万人,往长安城西、南,平定泾阳、云阳、武功、盩厔、鄠县等县,殷开山任慰抚使。
------
屈突通闻知李渊西行入关,就任命鹰扬郎将尧君素代理河东郡守,派他守卫蒲坂。屈突通亲自率兵几万人赶赴长安,却被刘文静阻挡在潼关。
潼关守将刘纲,驻扎在都尉南城,屈突通想向刘纲靠拢。
王长谐率兵袭击占领了都尉南城,并斩杀了刘纲,屈突通只得退守都尉北城。
------
说起关中群雄,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人物,李世民的三姊:李三娘。
李世民姊婿柴绍自长安赴晋阳之时,对李三娘道,“岳父大人将要举兵起事,我等不能一起去晋阳,娘子如果留下,又会祸及此身,该怎么办?”
李三娘对柴绍道,“郎君只管快些走吧,妾一个妇人,便于藏匿,我自有办法。”
------
柴绍走后,李三娘回到鄠县李氏庄园,女扮男妆,对外号称李郎君,散尽家资聚众起兵响应李渊。
当时李渊叔父的儿子李神通,因受李渊举兵起事牵连,逃入鄠县山中,起兵响应渊。李神通属下有一万多人,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
西域胡商何潘仁,在司竹园聚众为盗,属下有数千人,劫持前尚书右丞李纲为长史,让李纲为其出谋划策。
李三娘派家奴马三宝游说何潘仁,劝说何潘仁与李神通联合,一起攻下鄠县。
------
李三娘又让家奴马三宝,游说盗贼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皆率属下部众归附李三娘。
长安留守屡次派兵讨捕李三娘、李神通、何潘仁等,都为李三娘等人所败。
李三娘带兵成功攻取盩厔、武功、始平等县,部众超过七万人。
------
等到李世民带兵进驻泾阳,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关中群盗,全部归附于李渊,由李世民统率,兵力达到九万。
隰城县尉房玄龄拜见李世民,与李世民一见如故,被任命记室参军,成为李世民最得力的谋士。
李三娘与李世民会师于渭北,亲率精兵一万,号称“娘子军”。
李世民分兵让刘弘基、殷开山向西平定扶风,兵力达到六万。然后,刘弘基率军南渡渭水,耀兵于金光门外,卫文升派兵出城迎战,被刘弘基击败,俘获甲士一千多人,马匹数百,获得长安城下首胜。
------
十月初四,李渊到达长安,在春明门西北扎营。
些时,李世民驻扎于阿城,兵力十三万;刘弘基、殷开山驻扎于长安故城,兵力六万;全军各部加在一起,兵力达二十多万。
李渊命各部驻扎于营寨之内,不得侵入村落袭扰百姓。各部依令而行,做到军令严整,于民秋毫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