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放开大郎、二郎的手,三人向街边百姓拱手致意,一路步行来到晋阳宫。
------
到了晋阳宫,李渊于前宫正殿议事。
李建成作为世子,李世民的长兄,意气风发,侃侃而谈,当着文武官员的面,向李渊禀报了此次出兵西河的前后经过,看上去颇有沾沾自喜,志得意满之感。
李世民作为次子,唯恐有所僭越,一切由兄长代劳,始终未发一言。
------
李渊听后将大郎、二郎赞许了一番,文武官员上前称贺,颂赞李渊英明神武、当即立断斩杀王威和高君雅、施奇谋计退突厥,如今兴仁义之师平定西河,以此行兵必将无往而不胜。
李渊口中谦词连连,说能有今日全赖各位贤能之功,面上却现骄矜之色。
裴寂带头请李渊进位大将军,建大将军府。李渊谦让一番后,接受各位文武官员的劝进。
然后命裴寂宣布对各位文武官员的任命。
------
裴寂趾高气昂,不吝恭维之词,再次将李渊赞颂了一番,然后宣布:建大将军府,唐公号为大将军。
授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率左三统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三统军。
任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温大雅为记室参军,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崔善为、张道源为户曹,姜謩为司功参军,殷开山为府掾,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
任命王长谐、姜宝谊、杨毛为左统三军,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为右统军。
其他文武官员,根据才能大小进行任命。
------
看裴寂的模样,好似他才是举兵起事的第一功臣。
这次举兵起事,裴寂以晋阳宫宫监之名,进献宫女五百人,并将晋阳宫中的九万斛粮草、五万段杂彩、四十万领甲胄充作军用。
孰不知,李渊作为原太原留守,起事后的大将军,这些东西本就是李渊的囊中之物,却被裴寂拿出来为自己邀功。
------
看着身边之人一个个高谈阔论,欢欣鼓舞,李世民则有些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本来晋阳起兵是由李世民一手策划发动,如今他却不再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他们所关注的是那个掌握实权的人,是李世民的父亲,新晋的大将军李渊。
------
起兵之后,观音婢和李世民已搬入晋阳宫,住在西门中间侧殿,李建成住在后侧殿,李元吉住在前侧殿。
议事结束,李世民一个人落寞地来到晋阳宫西门中间侧殿。
如今已经成功举兵起事,他可以暂时放松一下,只有在观音婢身侧,才是他可以歇息的宁静的港湾。
------
观音婢几日未见李世民,早已是日思夜想,翘首期盼,听说他今日凯旋,观音婢将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高梳云髻,淡施粉黛,脱去少女的稚气,多了少妇的沉静,俨然一副绝世的容颜。
观音婢见李世民从正殿回来,有些意兴阑珊,看上去好像心中不快,她好似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走上前甜笑嫣然,叉手屈膝行了一礼,双眼蕴满柔情,轻轻喊了一声“世民阿兄”。
------
李世民本来是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蓦然见到观音婢向自己盈盈施礼,陡然发现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阿婢妹妹,竟然美如来自天宫的瑶池仙子。
李世民眼前一亮,怔怔地看着观音婢,心中的阴霾顿时一扫而光。
李世民和观音婢从小一起长大,两人之间更多的是亲情,从来就不太在意她的容貌如何,今天他才意识到自己眼前这个才貌无双的女子,不但是自己的阿婢妹妹,还是自己的娘子。
他心中暗叹,今生有这样的爱人相伴,又何苦拼了性命去争那冰冷无情的社稷和江山?
------
观音婢见李世民怔怔看着自己不说话,浅笑盈盈问道,“世民阿兄,你在想何事?”
李世民眼中满是爱意,他双目注视着观音婢,嘴角淡淡上扬,说道,“阿婢今日真美,我竟然认不出你。”
观音婢撇嘴白了一眼李世民,说了一句“贫嘴”,转身就要离去。李世民急忙上前拉着观音婢的手,两人并肩走进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