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承趾素来善于骑射,他就想着能在骑射上压李世民一头,从而扳回一局,给自己挽回一些颜面。
------
听到云定兴问,是否再比,李世民注视着宇文承趾,却闭口不答,他等着宇文承趾首先发话。
宇文承趾感觉到李世民的眼神里,带着明显的轻视。
年轻人血气方刚,这些富贵骄人的世家子弟,更是一个个都是争强好胜,怎能忍下胸中闷气?更加不能忍受李世民鄙夷的眼神。
来峻已经看出李世民不是泛泛之辈,如果再比,只能是自取其辱。
他给宇文承趾使眼色,让他见好就收。
宇文承趾却想通过比试骑射,挽回一些颜面。
------
宇文承趾上前一步,拱手向云定兴施礼,高声禀道,
“启禀大将军,末将认为,些次出征,敌军乃是突厥贼寇,尔辈擅长骑射。我等比试也应该以骑射定输赢。”
云定兴听宇文承趾要比骑射,就含笑问李世民和来峻,“你二人可愿意比试骑射?”
其实,他这一问等于多问,对于血气方刚的男儿来说,已有人提出了挑战,哪有不比的道理?
李世民和来峻高声回答,“末将愿意进行比试。”
------
云定兴将目光转向宇文承趾,“宇文勋卫,你准备如何比试?”
宇文承趾答道,“箭靶距离设为三百步,我等三人从点将台出发,骑快马绕场一周,回到点将台前分别射出三箭,仍以射中靶心多少定输赢。”
云定兴又问李世民和来峻,“你二人是否同意如此比试。”
李世民和来峻皆答,“同意。”
------
这一轮,仍由宇文承趾先射。
他扬鞭催马绕校场一周,回到点将台前连续射出三箭,果然是箭术非凡,那三箭竟在靶心上着在一处,全场将士为之欢呼。
来峻也不输宇文承趾太多,也是三箭皆中靶心。
最后由李世来射,在移动中射静止靶,对他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
他在长孙将军府城南庄园,和河东李氏庄园的时候,按照长孙晟传授的方法练的,都移动中射移动靶。
如今他已是稳操胜券,心中想的是如何一鸣惊人,他要用这场比试彻底征服主帅云定兴的心。
------
李世民心中盘算,不管这一次比试结果如何,都将是最后一场比试,不可能再以其它方式比试。
一是校场上没有移动靶,所以不可能比试射移动靶。
二是三百步基本上是宇文承趾和来峻能射的最大距离,他二人不可能提出比试射更远的距离。
所以说,即使自己三箭全部射中靶心,最后判定还是平局。
既然这样,自己就要尽展所能,给全场将士一个精彩绝伦的表演。
------
李世民心中想好,即催动胯下腾霜宝马开始绕场疾驶。
那腾霜飞驰如电,稳如雁行,似一片白云从两侧士卒的眼前飘过,一闪即逝。
待到回到点将台前,李世民力挽霹雳弓,使出长孙晟所传的连射神技“追风箭法”,三支羽箭几乎同时离弦飞去,相互之间箭尖衔着箭尾,在空中连成一线,飞向三百步外的箭靶。
第一支箭先着靶心,滞了一滞,后面的箭钉在前一支箭的箭尾上,同时穿过靶心。
三支箭钉在一起,成为一体,又向前飞出一百多步,才缓下速度跌落在地。
------
在场的上万人被这样的神技看呆了,没有人看到李世民是如何取箭,如何发射。
人们的目光,追着三支箭往前移动,直至看到三支箭同时跌落在地,所有人呆在当场,没有人发出声音。
只听云定兴一拍几案站了起来,喊了一声“彩”。
全场人才从惊愕中醒转过来,一起跟着振臂欢呼。
欢呼过后,整个校场之中是人们嗡嗡的议论声,云定兴任将士们喧嚷,也没有立即阻止。
他认为让将士们议论一下也好,这样更加有助于提振将士们的士气。
等了片刻功夫,才听到钲、鼓齐鸣,众将士全体归于肃静。
------
云定兴被李世民的连射神技“追风神箭”所征服,校声比武达到了最好的效果,全军将士的士气也达到最高潮。
云定兴心中明白,比试武艺目的是鼓舞士气,他不会傻到用李世民的气势,来打击宇文承趾和来峻两人。
宇文承趾和来峻的技艺,虽说是和李世民相比稍逊一筹,但他二人也是万里挑一的猛将。
既然李世民的表演全军已经看到,云定兴就没有再将李世民单独拿出来进行讲评。
而是极力夸赞李世民、宇文承趾和来峻三人。
------
云定兴激励全军将士,“我们有李武卫、宇文勋卫和来勋卫这样的猛将,万军之中可斩敌酋,此次雁门救驾,何愁突厥不破?”
宇文承趾和来峻战前遇挫,心中憋着一股劲,誓雪今日之耻。
他们准备到沙场上勇猛杀敌,要在真刀真枪的拼杀中与李世民比个高低。
可是让宇文承趾和来峻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接下来所做的事,让他们没有了在战场上建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