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祝朝奉,更是对曹操佩服的五体投地,激动的拉起曹操的手,仔细端详。
对于曹操,祝朝奉私下里做过调查,甚至一开始他跟所有人一样都没有将这个三寸丁谷树皮放在眼里,认为他还是以前那个上不得台面的腌臜泼才。
甚至是曹操在阳谷县自称得道,备受推崇的时候,祝朝奉也觉得曹操是在故弄玄虚,博人眼球。
后来听闻曹操有带走李师师的嫌疑,祝朝奉耻笑不已,他觉得李师师天人之姿,又岂会以身犯险跟武大郎私奔?
李师师是图他矮,图他穷,还是图他丑?
直到曹操击退晁盖,真正保卫了阳谷县,祝朝奉才算对他有所改观,但彼时祝朝奉仍觉得这一切只不过是武大郎运气好罢了。
与曹操结盟,不过是祝朝奉的无奈之举,眼下他的确没有更好的可以联合的队友,这才与曹操达成一致。
不过现在,祝朝奉觉得眼前这个男人真的有可能带走了李师师!
因为现在祝朝奉是真的相信曹操文才武略,皆是一流。
祝朝奉由衷的夸赞道:“武都监这首诗写的当真是出彩!虽然我祝家庄还没有那么好,但是大人的文采令人叹服,纵是李太白在世,也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曹操则抱拳笑道:“祝庄主缪赞了,诗仙太白,在下高攀不起。一时兴起,未及精修,让祝庄主见笑了。”
祝朝奉又仔细看了看这首诗,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更难能可贵的是武都监的书法,苍劲有力,笔锋霸道,非心胸宽广之人不能为,祝某佩服。”
此前,祝朝奉一直自称老朽,曹操听到他现在自称祝某,心中暗笑不已。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曹操的这首诗是真的让祝朝奉喜欢。
祝朝奉也是从这一刻起对曹操钦佩不已,丝毫不敢有任何的不敬之心,他知道,眼前的武大郎的确是跟以前不一样了。
甚至有一瞬间,祝朝奉觉得眼前之人无论是谋略、智慧,还是眼光、胸襟,都远非常人可比。
从曹操假意推脱,实则图谋盟主之位时,祝朝奉就知道这种人最好是盟友,若是不幸成为对手,则会十分棘手。
曹操也顺势握住祝朝奉的手:“幸得祝庄主抬爱,庄主若是喜欢,我便赠予祝庄主,可好?”
祝朝奉听闻,欣喜若狂,当即回复道:“使得,使得。”
众人再度落座,祝朝奉眼角含笑,仔细打量着曹操和武松,他第一次觉得这对兄弟真是不可小觑。
曹操腹有良策,颇有谋略;武松则勇猛过人,无人能敌,这俩兄弟虽然体型、性格相差较大,但有勇有谋,互为补充,确实世间少有。
重新开宴,祝朝奉举起酒杯,朗声说道:“素闻武都监仙人转世,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曹操则谦虚的笑道:“祝庄主切莫取笑在下了。”
祝朝奉却深知自古以来骤然开慧者有之,但书法大成则需要长时间练习,曹操的笔迹雄然浑厚,绝非一日之功。
栾廷玉、祝龙、祝彪也从祝朝奉的神情中看出他对曹操极为推崇,因此酒席间对曹操越发恭敬。
曹操眼见氛围已到,便开口说道:“不知道李庄主、扈庄主何时到访?联盟一事,事不宜迟。”
祝朝奉并非忘记此事,而是他在命令儿子们带着曹操和武松游览祝家庄的时候,私下里与管家商议过此事。
最终,祝朝奉认为若是让整个独龙冈参与进来,反倒不利于祝家庄的安危。
只有祝家庄在中间左右逢源,才能让祝家庄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并未修书与两家。
此刻听到曹操的话语,祝朝奉眉头紧皱,显然他对这件事仍然不愿意全力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