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一点来说,倒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孙贲之所以这般鼎力相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孙策的利益。
议论了片刻,曹操与众人跃上马背,策马返回营寨。
一行人刚走进大帐,庐江方向就有快马来报。
“报——!主公,前方传来消息,桥蕤的十万援兵已进驻合肥,在合肥城外发现了袁军营寨!”
“好!接着查探!”
“是!”
曹操环视众人说道:“关于寿春,还有庐江的情形,你们怎么看?”
荀攸道:“于禁夏侯惇二位将军在寿春对岸架浮桥,原本也就是为了策应主公渡河,不过这浮桥即便架起,也难保得住,只要袁军战船退守,便可摧毁浮桥,即使二位将军能率兵马抢渡,也会被袁军从水路切断粮道,我相信二位将军绝不会如此贸然行事,眼下还未到攻取寿春的时候,袁术兵力充沛,尚有大军五十余万,主公不可冒进啊。”
祢衡附和道:“公达所言极是,到了这般田地,两害相权取其轻,袁术必定要从江东撤军了,贸然前往寿春,待袁军主力撤回,便会对主公形成合围之势。”
曹操颔首,笑了几声,“不错,我若是进兵寿春,只怕要不了几日,我与那孙伯符的形势就要逆转了,轮到我为他牵制袁术的主力,他过江来攻城掠地。”
众人闻言皆笑,片刻后,曹操又道:“不过话说回来,我既然已经南渡淮河,无论我进与不进,都会将袁术的援兵引来,除了桥蕤的十万兵马,很快还会再有兵马增援过来。”
郭嘉道:“主公倒也无需多虑,至少今日对岸的将士们渡河应当无忧,寿春那边连浮桥都架上了,我看袁耀的战船想必也不会再回来了。”
“奉孝这张嘴,最是灵验,他说袁耀回不来,那必定回不来!”祢衡笑着附和了一句,又分析道,“对袁耀来说,比起庐江,自然是寿春更为要紧,我想今日袁耀应当会让船队退守寿春,死守河道,顾不上我们这里了。”
“说得是啊!”曹操大笑出声,随即拿出随军携带的一幅地图,摊开在桌案上。
他俯身撑着桌案,看着图道:“待兵马上岸后,应当进兵何处,你们可有高论?”
郭嘉在图上指着庐江的位置说道:“眼下庐江已经近在咫尺,主公亲率大军渡河来此,岸上守军接连败退,城中必定人心惶惶,依我看,主公还是先取庐江为上策,在那之后,若能顺势再取合肥,那就再好不过了。”
祢衡道:“奉孝说得在理,袁术手握五十万大军,若危及寿春,他必将全力相抗,可若是攻打庐江,乃至合肥,即便袁术会派兵马增援,也不可能倾巢出动,主公也可分而击之。”
曹操点头道:“我也正有此意,不过,虽然庐江眼下兵力不足,但岸上守军不日便会退守庐江,加上合肥还有桥蕤的十万大军,待他增援过来,那就另当别论了,想攻取庐江,只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啊。”
这时荀攸说道:“确实如此,光是桥蕤所率的援军便有十万之众,若与他正面相抗,恐怕对主公不利,还需再将其兵力分散才行。”
“哦?”曹操浓眉一挑,追问道,“如何让桥蕤分散兵力,公达可有良策?”
荀攸又道:“主公不妨派兵马佯装进军寿春,以此诱使桥蕤分兵退守,而后再行迂回,另派精锐骑兵前后夹击,如此攻其不备,定能大破桥蕤,此乃声东击西之计。”
“妙!妙!妙!”曹操纵声长笑,“那就依公达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