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将军,降了算了!”
守将身边的一名副将也劝道:“将军,汝阴城防那样坚固,也只撑了半个多月,听说城破的时候,城中伤亡惨重,血流成河啊,依我看,将军与其在这苦苦支撑,还不如效仿颍上、下蔡,开城请降,也可保全城中将士和百姓。”
守城主将不是没想过投降,他心中对袁耀的怨气,丝毫不少于他们,但是考虑到桥蕤眼下就在合肥,他已被拜为大将军,假节钺,手握五十万重兵,实力远胜于曹操,若是自己因为一时之困,投降曹操,一旦桥蕤领兵杀来,头一个要处置的,一定是自己。
思及此,他断然拒绝道:“不可!城中粮草充足,只要我们据城死守,定能撑上一段时日,等到大将军前来增援,庐江之围便可迎刃而解,若是粮草耗尽,还等不到援兵,再降不迟!”
“将军……”
“不必再说,速去守城!”
“是!”
庐江城外的曹营大帐内,曹操笑吟吟地翻看着从下蔡传回来的军报,对众人说道:“城破之后,于禁夏侯惇二位将军进城受降之时,城中一名将领带着两千精兵,趁机突围,出城后一路北逃,据说是投袁绍去了,其余守军都已缴械归降。”
祢衡思咐着道:“据之前传回的消息,这两个月来,下蔡城中守军曾多次出城迎战,战死了数千人,如此看来,今日请降的,约有四万人呐。”
四万人,意味着一下子多了四万张要吃军粮的嘴,所需要的粮草并不是个小数目。
曹操点了点头,神色凝重了起来,“不错,二位将军在军报中说了,他们的粮草原本可撑上十天半月,还有荀令君在后方供给军粮,并无大碍,可若是再多上四万人,粮草可就吃紧了。”
下蔡那边的粮道和曹操的主力大军的粮道不是同一条路,不过都是由荀彧坐镇大后方统一调度供给,出征至今尚未出现粮草告急的情况。
曹操这一路攻城拔寨,也缴获了不少粮草,光是在颍上的粮仓就缴获了八十万斛,另外还有程昱在汝南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新的粮道。
眼下粮草虽然不缺,但运粮所需时间和风险却在不断增加。
曹操思虑片刻,叫来辎重军将领,盘点了一下军中粮草的情况,又对曹昂吩咐道:“子修,你速命人去汝阴向曹安民报信,让他暂缓与我合兵,即刻加派人手为下蔡运送军粮,还有颍上那边的水路也要利用起来!”
“是!”
暂时解决了粮草问题之后,账内众将都有军务在身,纷纷告退。
这时曹操看了一眼贾诩,问道:“文和,你近来似乎有些寡言少语啊?”
贾诩拱手道:“主公如今胜局在握,我又何需多言。”
“哦?”曹操浓眉一扬,大笑起来,“文和何出此言呐?眼下桥蕤统率五十万兵马要与我相抗,我怎就胜局在握了?”
贾诩道:“主公,桥蕤进驻合肥之后,审时度势,缓进庐江,以观我军动向,今日主公已经依照公达之策,兵发寿春,又恰逢下蔡城破,如此一来,定会使得桥蕤引兵回援寿春。再加上这数月来,桥蕤在江东战事不利,这回骤然从江东撤军,他想必对孙策有所顾虑,如此瞻前顾后,正如韩非子所言,缓心而无成,可亡也。”
曹操闻言纵声长笑,连连叫好。
祢衡笑了笑,咐声道:“贾文和所言极是啊,主公,今日我看将士们在城外叫阵,似乎颇有些成效,明日何不再命人,将江东、寿春之危,张勋、袁耀之败,在城外大肆宣扬,尽可夸大其词,如此定能乱其军心。”
“好!”曹操大笑道,“那就依正平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