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收尾之事,就不是他能参与的,并且,他也不想参与!
该有的决策大权,还是得由嬴政把握。
这一点,赢烨看的很清楚,既然身为皇子,那就当好皇子,出策就行。
只要大秦国运能够暴涨,自己在前在后,并没有那么重要。
当然,要是嬴政愿意让他掌握更多的权利,赢烨也从不拒绝。
待真刚走后,赢烨的目光又是落在面前蒙毅的奏书之上,相比于遥遥在外的报社银行之事,赢烨更关心红薯的收获。
据蒙毅的汇报,再过几天,这第一批红薯便可以收获,而且这批红薯的产量估计是在三百五十石左右。
看着这个数字,赢烨都忍不住愣了一会。
按照亩产三十石来计算,这次是种了十亩,而十亩地的产量也就是三百担,结果蒙毅却多说了五十石,这可是多了一亩半的产量。
问其原因,才知道这家伙每天都逼着士兵要去除草,杀虫,简单的说,田里除了红薯这一个活物,其他的,全部都得死!
在这样的严苛命令之下,再有肥力的增持,这五十石硬生生的长了出来。
对此,赢烨只能说句佩服!
能做到这样的,也就只有大秦的军卒了。
充分把严苛体现到了极致。
而赢烨则是忙着准备将这次红薯出土之事,变成一次全城百姓观礼。
毕竟,红薯这东西的最终结果,就是为了进入百姓肚子,让百姓多一种口粮,不至于发生旱灾,家里没有一点口粮。
但赢烨也知道,一个东西想要推广成功,要么是一说让人一想就能够获得好处。
要么就是一眼就能看到好处!
而红薯却恰恰不符合两者,当时他为了说服秦始皇,也是做足了准备,不但有陈粮,还有特的培育的一个红薯苗。
而百姓,他们更加实在,更加现实!
他们不想听太多的废话,他们就喜欢一眼看过去,就能得利的东西,才会愿意接受。
而这个红薯出土的观礼,就是最好的机会。
只有让这些百姓看到红薯的确切产量,以及从十亩地中挖出的红薯重量,才会让这些百姓切实感受到红薯的恐怖。
到时候,赢烨甚至不用说话,劝他们种植,这些百姓便会主动上前,而后回去更是细心的不能再细心的照料起来。
同时,也才会加速蝴蝶效应,快速的让红薯在大秦国土弥漫开来。
而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赢烨才能安心接下来的计划。
毕竟,只有当人吃饱了,才会有心思有时间去琢磨其他东西,也只有有了余粮,大秦的商业才有繁荣的可能!
国家才真正有活力!
王莽改制的历史赢烨一直记在脑海。
说实话,王莽改制整体之上,以后世目光来看,整体对国家极为有利,但错就错在操之过急,另外,没有解决好国内勋贵问题。
再者,便是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日子都没有盼头,却要跟着你天天瞎搞,谁心中没点怨气。
最后导致王莽新朝,短短十来年,就彻底崩塌!
赢烨可不想重蹈他的覆辙。
心中思绪波澜,赢烨手中的文稿也是已经写好,随手甩给断水,命其送到报社,让其明天刊发,而后转头就出了房门。
直奔端木蓉的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