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南华远后面的话证实了这点。
“那时的朝堂远没有现在这般清明,周相当权,欺上瞒下,朝中有一大半的人都是周相的党羽。”
据南华远所说,威胁其父南寻的人,正是周相的人。
周相听从了一个道士的话,说是用童男童女做法,能令周家长盛不衰。
那时京中除了吉祥楼外,在外压根寻不到无家可归的孩童;不仅京中,是各大城都寻不到,只要是有孩童失了父母无人愿意照顾,或是被遗弃了,吉祥楼就会在最快的时间将人接进楼中照顾。
可能周相有想过抓或是偷小孩,但这样的行为毕竟容易被人察觉,再说了,皇上的手里又不是毫无实权,只是被欺瞒住了;要是事情被皇上所察觉,便是周相也不能保证自个能全身而退。
因此,周相将目光放到了吉祥楼。
他们抓了南寻的妻儿父母。
南寻一开始并不愿妥协,哪知在南寻没给反应的第二天早上,南寻父亲的尸体就挂在了南寻家的家门口。
不仅是周相对吉祥楼窥一视,京中还有着不少有着特一殊一癖一好的人同样对吉祥楼虎视眈眈。
瞅眼前这娃给祸害的,对生活估计早就已经麻木了,现在活着和死了已经没大差别。
一向不喜他粘酒这种恶习的母亲,那天竟也是一直在笑眯眯的劝着他多喝点。
可这一切似乎又和南华远并不关系,他却因父亲犯下的错而折磨了自己一生;一生都在为了吉祥楼付出,至今未婚无儿无女。
父亲本是要将他抱上不知何时停在楼外的马车,马车上已经有人在等着,父亲似乎是想送他离开。
大火的燃起,好几位品级不低官员的去逝,这才惊动了天家。
要死,他要和家人死在一块。
南寻在向周相妥协的同时,变相的也是在向这些人妥协。
在天道那儿,南寻所犯的罪,因南华远与之有着直接的因果牵连,所以南华远的身上,哪怕他什么都不知道,依旧背着沉重的业障。
只能说,这做人啊,没到良心彻底消失的地步,还是别去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更别去做会连累到子孙后代的事。
你说南华远无辜吗?
可换个角度来看,南寻当年所做的那些事,是不是为南华远带去了益处?!
你是不知情,可你享受到了利处不是吗?!
他说:“父亲把我抱到门外,用绳子绑在一个马车轮那儿,然后整个人都跟癫狂了一样的在里面四处放火。”
南寻当年是为了救南家一众人/才步上歧途,这一众人中包括了南华远。
哪知几杯酒下肚,他便全身发软的使不出一丝劲来。
啥都不知道呢,就背负了一身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债孽,还在得知真相后一辈子都难以自怀的愧疚,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吉祥楼不说,甚至准备以南家绝后来偿还这份债孽才能换得他的心安。
….南寻错了吗?
冲着其害了几万甚至上十万孩子们这点,他大错特错,甚至可以说,当年那一把火,都是便宜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