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若不是真心为着老朱家,全心全意想着天下百姓,想着让老朱家将整个大明疆土治理的更好,治理的强大,又怎么会埋下这么多显而易见,却又埋了如此之久的伏笔?
在朱元璋眼中,此时的牛城只有八字评语:其心赤诚,胸怀广阔!
“陛下,臣并无私心!”王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那牛城聪慧过人,每每算计必有所得,他是再骗取您的信任,骗取我大明皇室的信任,骗取我大明天下百姓的民心啊。
若不除去,他日白莲教圣主归位,他若统领白莲教反明,我大明……。”
“你当朕是眼瞎、耳聋、辨不清是非吗?”朱元璋厉声说着,回头望了一眼那山川秀美的华夏江山社稷图,幽幽说道:“朕还能拿得起刀,能杀得了人,我老朱家能拿的起刀的人也并非只有朕一人!”
“来人,将王维拖出去斩了!”
“宣,锦衣卫副指挥使韩林!”
“传旨牛城,速回京都见朕!”
一连三道旨意,整个皇宫,整个京都都随之震荡了起来……
——
返京的马车内,牛城正在盘算如何让朱元璋出兵伐倭国。
那官道之上突然有三辆马车,数十骑骏马拦阻,见牛城车到,从这些马车上,马上下来数十人纷纷汇聚在路中,拦住了牛城的去路。
“伯爷,有人拦阻,未用武器。”杨陵策马到了牛城车帘旁,沉声禀报道。
其余负责守护马车的捕快、杂役纷纷抽出长刀,汇聚到了牛城所在的头车,一个个警惕地望着拦路的众人。
如烟抱着刀率先闪身走出车厢,双眸凝望向拦路的众人,哪怕她受了伤也是要护住自家的公子的,更何况这伤与她而言不过就是小伤罢了。
牛城掀开幕帘走出,望着拦路的众人不禁一愣。
这些人中,有身着官服的,有身着朝服的,有穿粗布麻衣的,也有短衣襟小打扮的——看上去就好像一锅大杂烩,什么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根本就是丢在了一起,也不管味道如何,也不管相生相克,也不管有没有毒,就那么胡乱的丢在了一起。
反正牛城看着拦路的这个组合一脸的茫然,尤其是这些人中竟然有一人牛城认识——翰林院大学士刘焕之,唯一一个以正五品官职而需要每日早朝的大明官员。
还没等牛城想明白,眼前这群大杂烩一般的人“扑通”、“扑通”一起跪在了地上,连那几个官员和刘焕之这位翰林院大学士也不例外。
这群人异口同声地呐喊道:“我等教众,请圣子继任圣主之位,保我白莲教留存于世,庇我白莲教传承万代!”
我尼玛!
这一声,牛城整个人都差点儿炸了!
正在牛城准备挥手,下令将这群人全砍了的时候,远处三骑骏马奔袭而来,为首之人正是牛城熟悉的羽林右卫指挥同知廖斯。
廖斯可是没理会那跪地拦路的一群人,他只看到了牛城的身影便高举着手中圣旨大喊起来:“陛下有令,宣文昌伯入宫面圣!陛下有令,宣文昌伯入宫面圣……!”
那跪了一片的众人此刻面面相觑。
自苏州府而来,护送牛城的一众捕快、杂役们也是面面相觑。
任牛城如何聪慧,也没搞懂现在的状况,整个人感觉自己满脑子的浆糊。
唯有如烟最为果断,此时已长刀出鞘,只等牛城命令便无论杀那一拨人,她都会不带半分的犹豫。
“陛下圣旨!”骏马飞越而起,直落到那群跪拜人的前方,方才在廖斯精湛的马术下嘶鸣着停了下来。
廖斯也不下马,只打开手中圣旨,朗声读道:“奉天承运,皇上诏,曰:白莲教一事朕已知晓。然,此事不急。速回京,入宫,朕有要事相议。
钦此!”
呃——不追究?
牛城皱了皱眉,今天发生的事情对他而言已经古怪到了离谱。
朱元璋心心念念要灭的白莲教,就一个知晓就完事了?
而这群白莲教众,竟然有身居大明要职的官吏,还不止一个,就这——都不怕人砍了吗?
还有这群白莲教众,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在官道上截住自己,口口声声跪地大喊,让圣子接任圣主之位——自己是圣子?开什么国际玩笑。
谁他娘的爱当圣子谁就去当,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前世张三,今生牛城,名字破一点儿无所谓,掉脑袋的名头自己是绝对不会接的。
可眼前这局势怎么搞?
牛城抬头望向廖斯,问道:“他们在这里,陛下应该知道的吧?”
“白莲教但凡有所调动,陛下自然知晓。”廖斯点了点头,笑道:“伯爷还请放心,这些人虽是白莲教众,可一心为国从未犯上作乱过,陛下心里有数。”
不是,小爷关心他们的死活了吗?
牛城更有几分纠结了,这话说的好像自己就是白莲教的圣子或者就要继承那圣主之位一般。
却听廖斯接着说道:“伯爷,不如将他们一起带回京城,交给陛下发落吧。这样您和他们都能安心。”
这句话才算是为牛城解了围,也是此时最好的办法。
牛城点了点头,也懒得跟那些白莲教众废话,直接转身进了马车。
这些白莲教众倒也自觉,纷纷上车的上车,上马的上马就整个队伍由廖斯这位羽林右卫指挥同知带路,一行往京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