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亲自端着长盘走了进来。
长盘上。
一碗粥,一碟咸菜,这是朱元璋的夜宵。
“重八,吃完再忙吧。”
长盘放在桌案边,马皇后抬头望向朱元璋。
见他脸色不善,忙关切地问道:“怎么,是北边战事不利,还是因为牛城返京的事?”
“是扬州府。”
朱元璋摇了摇头,接过马皇后递来的粥,拿起勺子喝了两口。
可这粥似乎越喝越气,朱元璋干脆将碗放到一旁,拍案而起:“一个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同知、副使、判官……跟盐商、扬州知府一众官员联合在了一起,连朕安插在扬州府的暗卫都动了手脚。他们搜刮民脂民膏,至我大明盐务与股掌之间,简直把我大明百姓视为无物!把我大明律法视作儿戏!”
“若不是牛城买了十二府数十张盐引,不知道朕还会被蒙蔽多久!”
“可恨!”
“该杀!”
“一群杂碎!”
“该诛九族!!”
盐务?
马皇后眉头微蹙,伸手拿过那密报,仔细看了起来。
她只看了个开头,脸色已经变得十分凝重。
这密报记载,简直触目惊心。
伪造盐引、草菅人命、私自养兵、占地屯田、抢掠百姓、官商勾结、暗害同僚……,这一桩桩一件件,虽然都是只言片语没有详细描写细节,可这事情的严重性,已经不言而喻。
盐务,国之根本。
田地,国之根本。
百姓,国之根本。
这每一桩,每一件,涉及的是大明百姓,关乎的是江山社稷。
可最后那几页密报上,如蚂蚁般大小文字,记的密密麻麻的姓名,才是最为令人惊惧之处。
这怕是近千人了吧?
那这些人背后与之牵连的,又会有多少人呢?
数万?
十数万?
还是数十万?!
马皇后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这比攻大元朝都城时的大战,似乎要惊险了无数倍!
“重八,治大国若烹小鲜!”马皇后缓缓放下密报,忍不住提醒道。
这一桩桩罪行,但凡一角之罪也足够许多人抄家灭族了,可实在是牵扯太广。
马皇后知道,若是案朱元璋的脾气,一定会将这所有人全部依大明律法惩治才行。
该发配的发配,该砍头的砍头,该灭族的灭族。
这样的后果就是,盐务停滞,大明食盐供应难以维系;
江南诸多府县空缺,候补缺失难续;
甚至或许说必然会出现造反事件。
这牵一发而动全身,外患未曾除尽,内忧再生,与国不利,与民亦是不利!
“顽疾,自当大刀破斧!”
朱元璋摇了摇头,却拽了另一封密报递给马皇后,接着说道:“牛城返京,应天府数万人相迎,高呼‘恭迎文昌伯’。”
“重八,这……。”
最近一段时间,马皇后对牛城的,不是态度改观,而是越发的看好。
捐献稻米、捐献白银、传国玉玺、又有诗文惊艳……简直把牛城的人设上升了数十个档次。
可她不明白,牛城回应天府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相迎。
这可是大明京都应天府。
她不信,这么多人聚集朱元璋会不知道。
但朱元璋既然知道这件事,又为何让如此多的人聚集起来,去迎接一个还未正是封爵的大明三驸马呢?
这很不正常。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朱元璋说完。
起身高喊:“宣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