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用工具抬着火红的铁条到了轧钢机跟前,把铁条放在轧钢机的工作台上。
接着负责驱赶大水牛的工人就挥动鞭子,抽打大水牛,水牛缓缓走动,带动轧钢机。轧钢机把铁条往里面吃的同时,后面的工人也推动铁条,把铁条往轧钢机内送。
不一会儿功夫,一条长六丈,宽两寸厚一寸的铁条就轧出来了,轧出来的铁条直接就掉进了淬火池内,只见一阵白雾腾起,接触到铁条的水沸腾了,铁条也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
接下来,第二根六丈长的铁条也被轧了出来,经过淬火之后,工人们抬起两根铁条,放在一口泥模上面,两根铁条之间间隔了一尺左右,接着又有工人把铁水灌入泥模。
等到白亮的铁水逐渐冷却下来,变成了红色的时候,中间的连接处比两边的铁条稍微宽了一点。这时候工人敲碎了泥模,开始挥动铁锤敲打连接处。
随着铁锤的敲打,比铁条要厚一点的连接处逐渐变得平整,最后变成了和铁条一样粗,随后工人把一桶桶冷水倒在火红的连接处上,随着一阵水蒸气腾起,连接处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
两根铁条连接好之后,再把第三根铁条连接上去,也是采取了一样的办法,轧出来的铁条和已经连接好的铁条放在模具上方,中间留下一尺长的间隔,然后把铁水灌注进去。
冷却了一些,敲碎了泥模后,工人开始锻打连接处,一锤一锤的,逐渐把连接处敲打得和铁条一样平整了。
经过了六天的紧张工作,一条长一百零七米的长铁龙骨终于完工了。可是完工之后,赵鹏才发现这根铁龙骨太软了,如果短一点还比较硬,可是那么长的铁条,肯定是软的。
“龙骨太软了,若是在这样的龙骨上面造船的话,一旦出海,软绵绵的龙骨在风浪左右下晃动,连接在龙骨上面的木板全部都要断裂了,整个船就散架了。”造船匠说道。
这根龙骨肯定是失败了,前后共耗费了七天七夜,用了一百多名工人和四头大水牛,好容易才打造出来的铁制龙骨也只能回炉重新炼铁去了。
要如何让龙骨变硬呢?赵鹏想到了一个办法:“咱们可以把龙骨变成几字形横截面的,龙骨可以造得薄一点,变成铁板,我们再把铁板打弯了,完成几字形,这样就变得坚硬多了。再加上肋骨和副龙骨的固定,这样就不会晃动了。”
把龙骨造成几字形,就和后世工字形的铁轨原理一样,把铁条的横向给折弯了,那么在纵向上就变得坚硬了。
只不过采取了这样的办法铸造龙骨,变得更加耗时耗力了,首先要铸造六根铁条,用轧钢机把这些铁条扎成了长条形铁板,再把六根铁板采用浇灌铁水的办法连接起来,然后工人们开始一锤一锤的敲打,把这根一百多米长的长铁板打弯,逐渐变成几字形。
第一根失败的龙骨返工之后,铸造第二根龙骨,又耗费了半个月左右,才把一根几字形的铁制龙骨给打造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打造两根副龙骨了,副龙骨也是几字形的,但是比主龙骨要细了许多。
花费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一主两副三根龙骨终于大功告成了,接下来,造船厂的工人们就要在船坞内铺设龙骨了。
几百名工人抬着沉重的铁龙骨来到船坞,把主龙骨放在船坞的底部,然后工人们用木头来打造肋骨,肋骨同龙骨连接的地方就是打造一根木头的套,套住了龙骨。
有些地方需要加强连接,于是铁匠在龙骨上面焊接了钻了孔的铁片,把木头肋骨钉在铁片上,这样就把一根根肋骨连接到铁制主龙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