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已经离开了码头,距离江边越来越远了,李香君冲着远去的沙船哭喊着:“候郎!候郎!”
数日后,南京城外一座尼姑庵内,出现了一位新来的小尼姑……
李香君出家为尼了,赵鹏才懒得管她,反正劝她是没有用的,只能适得其反,那就让她一个人在尼姑庵待上一段时间吧,也许以后某一天想开了,也就还俗了。
目前赵鹏最重要的事情是赶紧铸造铁制龙骨出来,只有成功造出铁龙骨,才能建造更大的船。
可是到了要铸造龙骨的时候,赵鹏才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建造大型飞剪船,需要长度一百多米的龙骨,可是那有那么长的模具啊?
龙骨又不能采取焊接的,必须是整根的钢板,后世要建造三百多米长的航空母舰,也不可能有三百多米长的模具来铸造龙骨啊,所以大船的龙骨是用轧钢机轧出来的。
轧钢就是把整块的钢块加热变红变软之后,用轧钢机把钢块轧成钢板或是长条形的钢条。可是这个年代,赵鹏也不可能造出轧钢机啊。
那么十八、九世纪的船,长龙骨又是怎么铸造出来的?十八、九世纪,英国人已经发明了蒸汽机了,有了蒸汽机,就能比较容易的造出大型钢铁零件。
在蒸汽机尚未诞生的情况下,能否造出水力轧钢机?答案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水力机械受水流速度的影响,水流速度并不是很稳的,时快时慢,若是以水轮机来带动轧钢机的话,那样扎出来的钢板就厚薄不一了,只有做功稳定的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才能做到稳定输出。
后世的水力发电站,其实输出的功率也是不稳定的,但是发出的电输入全国电网进行统一调配,再加上变电站等设施,这才能得到稳定的电压。
更何况,后世的水轮机,因为闸门和涵洞对水流的调节,其实输出已经算是非常稳定了,以这个年代的技术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
别说稳定输出了,就连类似于后世那种冲击式水轮机和反击式水轮机,以这个年代的技术都不可能造出来,这个年代只能造出效率低得多的水车式水轮机,冲击式和反击式水轮机可是高科技,能够造出这些东西的话,就不如直接造出蒸汽轮机了,因为原理是一样的。
目前连蒸汽机都造不出来,又如何制造蒸汽轮机?
退一万步说,就算能够造出水力轧钢机,可是一百多米长的龙骨得多重啊?如何把龙骨从钢铁厂运送到造船厂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赵鹏想到了畜力轧钢的办法,就是以牲口拉动转盘,再驱动轧钢机运转,这样或许就能轧出合适的钢板出来。
首先,赵鹏先让钢铁厂的工人们来到造船厂,在造船厂修建高炉。然后他画出了蓄力转盘和以齿轮箱连接的轧钢机图纸交给工人,让工人打造蓄力转盘机、齿轮箱和轧钢机。
其实轧钢机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了,早在一五五三年的时候,法国人就造成了人力轧钢机了,随后英国人也造出了小型的水力轧钢机。到了十八世纪初,英国人造出了较大的水力轧钢机,到了十八世纪中叶的时候,英国人又造出了以蒸汽机带动的串行式轧钢机。
其实水力可以轧钢的,只是要如何制造水轮机和控制水流的速度是个问题,在这一方面,英国人其实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虽然效率远不如冲击式水轮机和反击式水轮机高,但是这时候英国人的科技已经远远超过东方了。
而赵鹏毕竟不是万能的,他想不出制造水轮机和控制水流的办法,只能造出最原始最简单的水车式水轮机,这样的水轮机当然无法满足轧钢的要求,因此只能采取输出稳定的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