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个七品县令一年才几十两多两白银。
你一个锦衣卫能够得到一年一两银子,不少了。
朱元璋假装听不见,用筷子夹起来一颗花生米吃进嘴里。
“一两银子一年,不低。
咱当年全家一年要是有一钱银子,咱就乐开了花。
可惜他们太不是人了,征税都征收到了六十年后。
不说了,不说这些事了。
臭小子,跟咱回家吧。
族里人都吵坏了,那些庶子和你的兄弟们都眼红咱这个位置,经常大打出手。
如果要是咱在不立下一个族长,那么他们将会闹腾的更凶。
臭小子,你长的和咱年轻时候一模一样。
什么都好,就是特娘的,脾气有些不好。
这点像咱!
你师傅在你八岁时候将你带走,这一带走就是将近十年。
如今咱也老了,走不动了。
你要是在不回家,家里的那点家产就不是你的。”
朱元璋并没有直接回应王国浪,而是打感情牌。
王国浪道:“难道回去去饿死吗?”
朱元璋脸色一沉,继续劝导道:“怎么会饿死?
咱家可是有几十亩水田,谁饿死了,咱家绝对饿不死。”
“不出十日,大明必乱,到时候我举起造反,说不定我还能够混一个皇帝当当。
为何要跟着你去继承一个小家,成为一个小地主。
到时候我也去问问老朱,问问他后不后悔。”
王国浪硬气道。
“放肆!
咱看你还是待在这里多冷静一段时间吧。”
朱元璋起身,甩袖子,离开。
“知道现在用的大炮吗?
那些都是洋人弄出来的,只要洋人在加把劲,在联合本地贵族,大明也迟早会完。
指望贵族,猪都会上树。
既然你执迷不悟,我也不多说什么,你走吧,别再来了。”
王国浪端起酒杯,又喝了一口酒。
“哼!
你看不上咱那点地,有的是人看得上,你就在这里好好反省。”
朱元璋走了。
二虎站在监牢门口,看到朱元璋脸色铁青,立刻塔拉着脑袋。
这个时候谁要是招惹朱元璋,不死也得残。
朱元璋对二虎问道:“你说咱错了吗?”
二虎小小拍了个马屁,“老爷没错,错的只是别人。”
“走,跟着咱去看看大明的大好河山。”
朱元璋带着二虎去散心,却看到好多商铺却空无一人。
还有就是一些商铺挂着白帆,几个衙役将穿着孝服的妇孺抓走。
“看到了吗,这些就是不遵圣旨的下场。
尔等商铺,谁要是在敢嚷嚷着破产,不售卖商品,死了也是活该。
咱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五六个衙役押着几个妇孺,一边走,一边敲锣打鼓。
“呸!”
一个耄耋之年老者偷偷吐了一口浓痰,却被朱元璋看到。
朱元璋上前,打量了老者一眼,却发现老者身上打着好几个布丁,应该属于老农。
朱元璋上前用半陕西话,半河南话问道:“老汉,来京城做啥哩?”
“自然是来卖点粮食,可是你再看看现在粮食价格,一文钱要收老汉四斤粮食。
你可知道就光粮种就需要不少钱,现在一百斤粮食都卖到一钱银子。
这次老汉就是不卖这些粮食,恐怕也会死哩。”
老汉也是陕西汉子,听到朱元璋带着陕西腔调,便多嘴聊了几句。
朱元璋笑道:“有粮食怎么可能死哩!”
“是饿不死,但是盐巴呢,还有就是布匹呢。
没有人在愿意做商人哩,谁给咱运过来。
那些采盐人…家家都有好几口,难道还要按照建国前期那样,不给任何工钱,只是管吃饱饭吗?
如果老汉是采盐工,咱绝对不干了,老老实实等死多好。
布匹需要桑麻,种植桑麻的两百斤才换到一文钱,这还不是得亏死哩。
我邻居就是今年没有种植粮食,而是种植了桑麻,来找我们换粮食,没人换,逼的逃难。
结果被衙门的人抓住,活生生打死哩。
现在粮食可金贵哩,谁愿意拿出来给别人分。”
老汉对着不远处几个中年男子招手,“瓜儿,走,咱们回家,等死哩。”
其中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大,咱们今天进城可是要买一些盐巴,大,你可得想想办法,没盐巴,我们空有粮食也没用哩。”
老汉道:“咱有什么办法,就在昨天所有盐巴都卖空了。
就是让那些商人运盐巴,那些商人也不敢运,等死哩。”
朱元璋记得现在的盐巴虽然是官府负责开采,但是却将盐巴运输卖给那些商人。
各地盐巴价钱都差不多少,商人赚的就是辛苦钱。
只有商人赚钱了,雇佣的人才会有工钱拿。
如果盐巴价格突然暴跌,那么那些商人肯定不会免费去运输盐巴,毕竟没多少钱赚。
就是商人不赚钱运输盐巴,那些百姓也不见得会为了一口吃的,去免费的做工人。
光盐巴这一条路就能将整个大明弄的瘫痪。
可怕!
太可怕了!
“狗皇帝,掐断的何止是商人的脖子,这也是掐断我等小老百姓的脖子,然后扩大贵族和狗皇帝的钱袋子。”
老汉又吐了一口浓痰,坐上手推车。
朱元璋冰冷的问道:“老汉,你难道就不怕被衙役听到,治罪吗?”
“怕啥哩,大不了一死就是哩。
他狗皇帝如此折腾小老百姓,我们小老百姓手里能有几个钱,还不是得等死。
赚钱的永远都是那些大贵族和皇帝。”
老汉说的没错,有钱的始终都是在贵族手中。
如果贵族配合着皇帝来,那么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还真就没有活命的机会。
“哭什么哭,赶紧给娘回去,骂几句狗皇帝就不饿了,快点。”
一个妇人拍打着小孩的屁-股,小声呵斥道。
朱元璋对二虎厉声问道:“二虎,你不是说家家都在家里为圣上建生词,日日夜夜跪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