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的是真话。
目前大明税收是整个华夏历史最低,而且还没有大明中后期那些乱七八糟的各种税。
现在的税就是单纯的三十税一,只要百姓将粮食三十分之一交给朝廷就成。
税少了,国库的钱也就少了。
再加上元末打烂的各州县,到处都需要花钱重建。
所以在大明开国之后,官员工资就很低,勉强够一家几口人吃饭。
那个时候官员都是干劲十足,没什么贪官。
可随着大明建设五六年,百姓安居乐业,也没什么地方需要花钱修补,大明朝廷就等着收钱就成。
大明现在一切都蒸蒸日上,所以就有了各种娱乐场所。
一沾上这娱乐二字,就需要花钱。
百官就觉得开国时候的那点工资到现在完全不够用。
你看看人家商人穿的人五人六,家里妻妾成群,奴仆过百。
在看看他们这些官员还拿着建国时候工资,别说小妾,连一个老妈子都请不起。
这个时候,就有了贪官滋生。
打个比喻,大明建国时候平均收入是一百块一个月。
建国好几年之后,平均收入已经达到了五百块一个月。
可大明官员工资还是建国时候的一百块每月,你让他们这些官员怎么活。
但老朱不管这个,老朱只管一点,那就是不让贪官去贪钱,祸害百姓。
排场都不说了,就连自己家人都吃不饱,这官还当的有什么意义。
你老朱这是又要马儿跑,还不让马儿吃草。
可又舍不得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才换来的官,怎么办,贪呗。
这也是为什么老朱杀了一批贪官,又出现一批贪官的根本原因。
这贪官就像是,野草吹不进,春风吹又生,杀的还没长得快。
朱元璋问道:“臭小子,现在除了涨钱,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呵!
这又是只铁公鸡。
就连一个小地主都有如此想法,恐怕那个坐在皇位上面的开国皇帝老朱恐怕也是如此想法。
王国浪笑了笑:“我给几位讲个故事吧!
据说有个国家出了一个叫海瑞清官,在某个县当县令。
因为清廉,这个县衙便没什么油水。
县丞,县典两个官贪不到钱,便辞职不干,就连县衙的衙役都溜了个精光。
朝廷调过来好几波官员和衙役,都因为贪不到钱,也都跑了。
于是整个衙门就只剩下海瑞这个县令。
所有工作都由海瑞干不说,可他那点俸禄还不够一家三口开销,只能在县衙菜园子里种了一块田。
一有空闲就带着家人种地,只为了一口吃的,活命。
海瑞女儿九岁却还没寻常百姓四岁孩童高。
常年饥饿,导致营养不良的海瑞女儿。
有一天病倒了,可海瑞依旧是稀粥给女儿喂食。
一个好心人偷偷给海瑞女儿送去一块烧饼,结果被海瑞得知后,活生生将女儿打死。”
王国浪说的这个故事并不是映射大明,而是真心心疼海瑞,替海瑞感到不值。
朱元璋道:“不可能,堂堂一县县令竟然连一家三口都养活不起,这不可能。”
“这怎么不可能,一切都在变,俸禄始终都没变。
建国时候一枚铜钱能够买一斤粮食。
可是在建国几十年之后,五枚铜钱却是只能买到一个包子。
请问,这样的官俸,如果养活海瑞一家?”
王国浪动怒了,反问道。
朱元璋坐在板凳上久久不语。
是,他制定的大明俸禄永远不变制度,他也是为了大明好。
可他却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随着时过境迁,粮价等食物价格的涨跌。
难道现在让他朱元璋在下令所有东西都必须按建国时期的价格,谁要涨价就抄家灭族?
如果他真要这么做,恐怕大明就会亡在他的手里。
要不是眼前这臭小子是朱元璋嫡长孙,就是这臭小子有几千个头都不够朱元璋砍。
“是呀,一切都在涨,就是工钱不涨,的确是咱错哩,咱错哩。”
许久,朱元璋这才开口道。
蓝玉想要偷笑。
一向我行我素的朱元璋竟然被孙子怼的认错,这可是生平第一遭。
哪怕是朱标和朱元璋吵架,朱元璋都不认错,后退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