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刑部大牢, 燕云戈径直往皇宫去。
他把郑易、把过往的友人,把整个家族抛在身后。
虽然已经做出选择,可此时此刻, 燕云戈并不轻松。
他很清楚,郑易所说不错。自己这一去,燕家恐怕当真要被葬送,而造成这一切的,甚至正是他本人。
若非他从上林苑回长安时带着满腔激愤, 若非他在陆明煜初次问起宁王状况时表现不对……燕家何至于走到今日?
可同样的,他已经做错很多,往后不能再错。
一旦天下再起干戈, 死伤者将不计其数。郑易所说的“事成”“富贵”,要用万千人的白骨生生堆成。他如今要做的,正是悬崖勒马。至于阿父、叔伯、兄弟往后如何,燕云戈心中痛极, 想,倘若他们今日当真逃脱,那么——
只要天子仍在明堂上, “大义”就永远不在燕家之侧。
没了理由, 燕家一旦起兵, 就要遭天下唾骂。
阿父明白这个道理,郑叔、郑易同样对此再清楚不过。
燕云戈不希望他们一意孤行, 可在这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家人、友人们能好好活着。
夏夜风中,他鼻腔一片酸涩,眼梢闪过隐隐水色。
这水色只出现了短暂一瞬,快得像是错觉。
再往后, 宫门近在眼前。
燕云戈心脏“怦怦”跳动。他惊诧发觉,宫门之前竟有重重守卫!
他甚至认出其中几张面孔,正是长安禁军!
夜幕之下,燕云戈脚步渐缓。
他立在建筑的阴影中,沉默地望着眼前一切,露出惨然微笑。
按照郑易的说法,安王选在今夜动手。
这话应该是真的,郑易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骗他。可眼前景象,又分明告诉燕云戈,皇宫安稳,一切井然有序。天子早有防备,安王的人手哪怕真的有所行动,也绝对讨不了好处。
多半已经被擒,甚至正在被审讯。
到天亮,长安的确会变天,却与郑易所想不同。安王不会沾染那把椅子,相反,等待他的是专门关押陆家人的天狱。
为何如此?——答案很容易想见。燕云戈此前一再告诉上官杰,说安王有异。他甚至让上官杰提醒天子,一定对此人怀有防备。
天子信了。
燕云戈不知自己该是什么心情。
虽然他唯一一次选择站在陆明煜身侧时,陆明煜并不相信他的用心。但是,他依然听取了燕云戈的话。
如果没有郑易横插一脚,安王野心暴露,燕家自然可以转危为安。诚然,其中依然带有对天子的欺骗,可这已经是燕云戈能想到的最好结果。
可到现在,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燕云戈口中发苦。他怔怔站在原地,像是看到巍巍燕家正在自己眼前崩塌、覆没。不知站了多久,他听到了远方传来的打更人的声音。
燕云戈猛地回神。
他先想:不,还有机会。去找阿父,说明现状。阿父或许还要斥我忤逆不孝,但还有什么比活着重要?皇帝没什么错,百姓不应遭受战乱之苦!阿父在边疆多年,见过多少国人在突厥铁骑下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景象,他会想通。
又想:不对劲……
禁军之中,仿佛出现了隐隐骚动。
这样的骚动,让燕云戈的脚步停驻须臾。紧接着,他意识到骚动产生的原因。
是火光。
从宫墙之后传来的、明耀摇曳的火光!
短短一瞬,燕云戈脑子“嗡”的一声。在意识反应过来之前,他的身体先一步有所行动,朝着火光传出的方向冲去!
禁军正在骚乱,一个个士兵在头领勒令下不好开口,可还是相互交换眼神,偶尔也能听到几声压低了嗓子的讨论。他们惊恐地、慌乱地相互确认,不对劲啊,皇宫里是否又发生了什么?
距离宫墙太近,他们反倒没有远处的燕云戈看得清楚。
就在这个时候,远方出现一道人影。那人影由远及近,虽然前方的禁军有所反应,却还是没将人挡住,竟然让人插`入人群当中!
禁军头领眉毛一竖,正要下令将此人捉拿,忽听到一声雷霆般的高喝:“宫中走水,还不快去救驾!”
这一声,让原先就有所骚动的人群彻底哗然!禁军头领一愣,抬头,恰好看见飘起的浓烟。
而在这当口,燕云戈拨开身前诸人,推开宫门!
宫墙不再是阻碍,燕云戈朝火光传来的方向望去。心中抱有很多焦灼,但也仍然怀有一丝希望:也许火与安王的行动并无关联,仅仅是因夏日干燥。
可这一眼,让燕云戈的心骤然凉透。
这个方位,十有八九是福宁殿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