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
杨晟他们这些回到蓝星的人,经过半年的学院生活,都对这个新的地球有了基本上的了解,沙砾还有其他人也早都进入了中级学院。
所谓的学院生活跟以前上学完全不同,所有人都在交流怎么变强,如何完善自己的战斗体系,又或者讨论一些杨晟根本无法理解的科学研究。
学院内很少见到有人将时间放在男女感情,或者文学娱乐等方面。
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是由于人类的特殊性处境,人类决策层刻意压制了与提升实力无关的公共信息。
大的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新时代依然有爱情,但并不是旧时代那种水乳交融的爱情。
实力到达符合生育的标准之后,可以选择与同样优秀的人进行配对。
由于传统生育的过程,会浪费女性大量修炼时间,大部分人会选择将双方的体细胞取出后,放到生命培养舱中培养。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更体现于互相交流,共通提升上,而不是曾经那种‘低级’的互动娱乐。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旧时代的人类之所以会有生理需求,是为了让人类繁衍后代,基因的底层逻辑会让人类分泌荷尔蒙、多巴胺、血清素等物质。
而随着人类自身能力提升,甚至可以自行控制体内的神经递质。这也是为什么修炼者即使受到再重的伤,也不会因为疼痛而降低战斗力的原因。
因为修炼者只要不想疼,就不会疼,除非被更强的人控制。
也就是说,修炼者想要高兴就可以很高兴,想要难过就可以很难过。
这也造成有一些人沉浸在自我催眠,控制自己的神经递质产生强烈快感之中。但是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达到准许生育的修为,会在无尽的时间里,终结自己有限的寿命。
经过这段时间的生活,杨晟也发现了一些这种人。
他们被称之为社会垃圾,经过二十年义务教育之后,享受着无偿的社会基本福利,衣食无忧,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
不过,除了北部基地在不久前进一步减少音乐、美术、文学、游戏等精神文化,其他三大基地依然保留了这些东西。
虽然人类可以自我调节身体机能,调节精神,并不会因为连续的修炼与学习而疲惫。
但是,将精神文化完全取缔,会不会导致人类最终变成毫无感情的机器。
这一点,一直都是备受人们争论的话题。
只不过,即便是保留了精神文化,其多样性还是被很大程度的消减。
没有了那些哗众取宠、无病呻吟、毫无价值,仅仅是用来娱乐大众,放松精神的东西。因为人类的精神不需要以这种形式放松,也不会因此真正放松。
能出现在公共信息平台的东西,都有着很高实际价值。
即便是游戏,也是可以增强实战能力的虚拟现实对战游戏,或者是可以增强战略部署能力的宇宙棋之类的。
“虽然东、南、西三大基地,没有鼓励也没有打压精神文化,但是大的环境导致愿意花时间研究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了。
“毕竟修炼可以获得‘永久’的生命,但是研究艺术不能。”
杨晟这时候正在自己的胸前,设计一个新的‘纹身’。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蓝星上依然有着‘纹身师’这个职业。
即便是现在还存在的职业种类少的可怜,甚至不到一百种。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纹身早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增强个人实力的新型纹身。
‘文身’也终归是被改做了‘纹身’,意思就是将花纹图案放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