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林村因为又添了两名秀才,再次声名鹊起。
这次,不仅是镇里和县上,连府城都知道,小小的山村里考出了多名秀才。
从前来参观过望林学堂的太平书院院长,携了几名县学的学正,齐齐又来了。
几人坐在老宅的堂屋里,围着平顺和土旺一直问个不停。
随后,又跑到学堂再次参观。
这回路过硕果累累的林荫道时,皆都感慨万分。
“你们这的水土养人呀,瞧这果树,比两年前可高大多了。”太平书院的院长感叹。
“在满园果香的环境里读书上课,学生们也能静心学习,实在难得。”一名高个学正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张大了嘴巴。
“这些果树都是胡家的私产,并非学堂种植的,孩子们都已经习惯,不会有什么影响。”回答的是陪同参观的杨秀才。
“胡家就是出资投建校舍的那户人家吧?”另一名矮个学正好奇问道。
“是,就是**顺的二叔家出资投建的。”杨秀才的声音不卑不亢,学堂里考出了三名秀才,他的腰杆也能挺得笔直了。
凌老先生身份特殊,不适宜出现在众人面前,所以需要出面的时候,都是杨秀才站出来的。
“胡家眼光毒啊,出钱投建学堂,自家两个孩子都考中了秀才,等同于专门为他们建的学堂了。”矮个学正笑容里带了几分自以为是的明了。
“这话请您收回,杨某作为望林学堂唯一的夫子,能很认真负责的告诉您,学堂里的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教法。”杨秀才脸色严肃地看着矮个学正,“村里今年还考过了两名童生,他们都是本村最普通的农户孩子。”
矮个学正脸色一时就僵了起来,他没想到,一个小小学堂的夫子,敢这么直接的戳开他话里的隐喻。
“哎,那是自然,为人师表者,当以公正严明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高个学正看气氛有些僵,赶紧拉了拉身旁的人。
他们是来参观交流的,不是来挑衅惹事的。
人家手里能教出那么些童生秀才,可见是有真才实学的,可不是随意让人诋毁的。
送走了他们,杨秀才觉着有些身心疲惫。
“怎么接待几个客人,把你累成这个样子。”阿云娘端了杯放凉的菊花茶给他。
这菊花茶是珍珠送的,天气热的时候,泡上一杯,清热消暑,消乏解困,很是爽口。
杨秀才接过,“咕噜噜”喝下了大半杯,舒心的“吁”了口气。
“那些人,明面上说是来恭贺参观,实际上,心里都多多少少带了嫉妒和不甘愿,与这种人虚与委蛇,实在让人心累。”
“那些都是大书院的先生与学正,自然看不惯咱们小小的学堂能教出那么多人才,别理那些妒忌说风凉话的人。”阿云娘拍拍他的肩膀。
他对学堂有多认真负责,阿云娘都看在眼里,只要是上课时间,从来不迟到早退,每节课都认真负责,也不会特别偏心于哪个学生。
杨秀才把茶喝完,舒服了许多。
“这我知道,我只是感慨,那些人不分青红皂白,硬是想把胡家善意的出发点,扭曲成自私为己的观点,说什么为了胡家子弟才建的学堂,也不想想看,胡家投资这么多银子在学堂里,能给他们的孩子请多少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