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归也没有多说。
他的这一趟生意,未必赚钱,因为一大批书泡了水,文字模糊,自是卖不上价的。
可若能因此保证一条长久的生意,那一定是赚的。
尤其是有了这条人情关系,日后在文安县行走,也将会方便许多。
另外一边。
在确定了大抵的价格之后,范旭来到一个简陋的作坊内。
两千余老李,一些人负责看法树木,一些人早知,,也有一批人负组建活字,准备印刷。
大明的印刷业是相当健全的,于全世界而言,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故,要印刷一本书,并不难。
只是,就在印刷的时候,一些个识字的流民……有点茫然。
这……都是什么啊?
文字内容看起来,好像不大正经啊!
“咳咳……”
简单作坊内,范旭一脸的严肃:“大家伙不要想太多,待得这本书印刷出来,极可能换来大批的银子与粮食,嗯……先不管内容,填饱肚子再说。”
而后,一众流民也就不好多言,先后忙碌,印刷起来。
活字印刷,将诸多文字排列整齐,印刷后整齐剪裁,装订成册,一本书逐渐成型。
范旭拾起其中一本看了看,相对满意:“还不错,继续干,先印他一万本再说。”
跟着,两千余人的队伍便有序的忙络起来,如同一个庞大的机器,分工明确。
又过了两日,范旭将十余本印刷好的书交给了胡不归。
“你且先看看,如若可以的话,交个定金,我们这边也好确定工期,将你所需的数量赶出来。”范旭说道。
“嗯……好!”
胡不归先后拿起几本书看了看,一阵满意。
这书,质量上倒是一般,说不上好,也非不好,总之……还过得去。
过得去就意味着……有钱可赚。
“可以,范大人,就按照我们先前说好的价格,四钱五,这书,有多少要多少。”
“那是多少?”
“一万本?”
胡不归笑了笑:“您若是喜欢的话,两万本也成,咱吃得下。”
范旭也笑了:“那就……三万本?”
胡不归犹豫了一下:“好,就三万本!”
说着他自褡裢中取出近百两银子:“这是定金,您先拿着,等着咱们交货之日,一起结算清楚。”
范旭便接收了银子,心底悄然松了口气。
定金,并不多,可是,印刷的书籍,已有了销路。
那也就意味着,日后将会有更多的银子入账。
有了银子,文安县这条印刷的产业链,也就稳了。
很快,印刷作坊这边疯狂劳作起来,日夜赶工,用了四五日便将三万本书籍印刷出来。
跟着,交付书籍,双方结钱。
得银,一万三千五百两!
县衙,范旭看着眼前的一大批银子,眉目深沉,小口浊酒。
一侧的崇祯皇帝与朱徽娖见了,皆是一阵错愕。
短短数日,这个男人好像什么都没做,竟是……得了一万多两银子?
这可是真金白银啊!
若如此的话,岂不是意味着,日后的文安县……有了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