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此番破贼,足彰显我大明国威,当赏赐有功之人!”
“锦衣卫只带两千余人,与贼人数量相持,战力僵持!”
“若非那姓范的百姓斩了贼首,此番贼人未必容易破,故,臣以为当重赏之!”
“禀陛下,臣以为,或可赏一县之知县,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法!”
百官言语纷纷!
宝座上,崇祯皇帝一脸的怒容,一手拍下:“放肆,我大明以礼治国,而今教一尚未科举之人担当重任,成何体统?岂不是礼乐崩塌?”
面对这一番诘问,百官一阵无语。
但很快,在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带领下,许多人都开口了。
“禀陛下,那范九阳于我大明江山社稷功劳甚大啊,岂能不赏?”
“剿灭贼人,有利于一方稳定,此功,只赏一区区知县,已是少的了!”
“望陛下明鉴!”
言语之间,已有半数的大员叩拜下去。
崇祯皇帝着实被气坏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此举,乃是败坏礼制,坏了祖宗制度,卿等要坏朕名声吗?啊?啊,朕……简直气死了!退朝,退朝!”
说着,匆匆去也。
回到养心殿,安静许久,崇祯皇帝抬头。
“大伴,你以为咱二弟能适应一知县职位吗?你要知道,这可是破坏祖宗制度的,可百官如此请求,朕亦是无奈啊!”崇祯皇帝叹息般道。
下侧,刘承恩瑟瑟发抖,暗想着,爷您已经这么做了,奴婢还能怎么说?
“传旨!”
崇祯皇帝果决道:“平民范九阳于剿贼有功,且功劳匪浅,特敕举人功名,治文安县,望他……不负圣恩!”
下侧,刘承恩自是会意。
圣旨不是这般下的,有着固定的格式。
制、敕、诏,三种格式。
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敕,主要是任命百官职位,至于诏,则是昭告天下。
很快,一封旨意经过了内阁。
得知皇帝陛下下旨,内阁这边自是一路畅通,忙是通过,跟着,一封正儿八经的圣旨传了下去。
不多久,霸州县,李家庄。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今有范氏,曰九阳,乃科举举人身,又因平叛功劳匪浅,当特赐赏之,今文安县少治世之才……钦此……”
说白了便是直接将范旭定义为举人的身份,而后,因为平叛的功劳,特命范旭任文安县的知县。
“窝巢……窝巢……”
听旨后的范旭几近傻眼。
他想过很多,包括那位牛八老哥的身份的原因在内,可能接下来的职位不一般。
可正常而言,接下来所能获得的职位,只能的寂寂无名的差事罢了。
甚至,多想一些(做梦),最多,也只能是个县丞,也就是一个县里的二把手。
这几乎已经是极限了。
因为,无论是县丞,还是县里的其他的史吏,这些,几乎都是需要功名的,也就是读书后经过多重考试才能被认证的!
结果……这一下子……直接当了知县?
还无形之间获取了举人的功名?
“草民……不,臣,臣接旨!”范旭伏跪在地,接受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他当然也懂的这其中的规矩。
譬如给宣旨的太监一些好处等!
人家跑过来宣旨,你这边呢……又都是好事,那就要给诸多太监一些赏钱!
“多谢公公,您请!”范旭直接是拿出了最贵重的护玉佩,也就是陈圆圆送给他的那一枚。
“范大人您客气了,此番大战意义重大,咱可是不敢收。”
刘承恩摆手,拒绝了范旭的“好意”,跟着道:“在陛下的威压之下,咱家爷很难,所以,范爷,您……要抓紧啊!”
范旭立刻点头:“公公,劳烦您告知大哥,但凡兄弟我负了他,不得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