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军备竞赛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但是奇怪的是,双方都很克制。
在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刻,好像除了德国之外,所有国家都在极力避免战争,没有人愿意看到欧洲的灯火熄灭,除了威廉二世。
塞尔维亚的老大哥俄罗斯,很难说奥匈帝国如果向塞尔维亚宣战,俄罗斯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虽然俄罗斯对巴尔干半岛垂涎已久,但是在之前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中,俄罗斯除了嘴炮之外,并没有任何形式的军事行动。
而且俄罗斯的战争潜力虽然强大,但是幅员辽阔,基础设施不足,就算是想参战,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
日俄战争,可让俄罗斯丢够了脸,不想轻易卷入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俄罗斯国内一直不安,在没有稳固的后方与充足的准备,俄罗斯可不敢开战。
如果奥匈帝国的军队效率比较高,那么俄罗斯还没有完成战争动员,战争可能就已经结束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战争动员”这个概念,对于不同国家来说,战争动员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比如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沙皇下达动员令之后,俄罗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
而对于德国这样蓄谋已久,国内基础设施比较先进,后备兵役制比较完善的国家来说,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可能只需要一个星期。
所以1913年的当下,战争动员是个很恐怖的信号,一旦某个国家发布动员令,那么有利益相关的国家就必须有所反应。
“唐宁陛下,我也想不清楚,奥匈在干什么。”
维多利亚,虽然是德国公主,但她现在不属于德国,可不会为德国和奥匈着想。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个道理东西方通用。
一战的时候,表现的很清楚,别谈那些虚的,国家利益为重。
德意志皇室旁支罗马里亚,可是与同盟国开战,作为最亲密的人,明晃晃的拿刀捅德意志,把威廉二世气得要死。
“被塞尔维亚刺杀了帝国继承人,奥匈帝国作为一个列强的尊严不应容侵犯。
在这件事上磨磨蹭蹭,不知道想干什么?拿出真正的态度,现在德国都为他们着急。
他们不知道吗?如果奥匈帝国不做出适当的反应,那奥匈帝国的形象将会一落千丈。”
维多利亚实在不明白奥匈帝国的操作,怎么到现在连个有力的通牒都没有,全是虚的,塞尔维亚现在都开始动员防备了。
要知道奥匈帝国,除了防备俄罗斯的军队之外,奥匈帝国现在至少有三十万军队可供攻击塞尔维亚。
现在的塞尔维亚,在前两次巴尔干战争中虽然赢麻了,但损失惨重,正处于恢复实力的关键阶段,现在真正的战力估计也就10万,等真正动员了,不好打呀!
“奥匈帝国本来就没有国家形象可言,内部一直混乱,现在没反应过来,很正常。
自从既不神圣又不罗马也不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废除,奥地利就越来越走下坡。
可奥地利帝国也没撑多久,不光被开除德意志地区,国內匈牙利人闹起来了。
面对匈牙利人,奥地利居然压不住,俄罗斯帮过一次他,可最后还是妥协变成了双政府,现在还有往三元,四元变化的趋势。”
驻法葡萄牙大使高文,不屑的描述奥匈帝国道。
虽然葡萄牙现在也是二元政府,但却分的明确,可没像奥匈那么奇葩,在高文这些君主派看来,葡萄牙的反对派政府,早晚被他们摧毁。
奥匈帝国,这个国家太奇葩,全世界唯一的两元制国家,斐迪南大公还想把国家搞成三元制,大概是他觉得三角形比较稳定。
其实不仅有三元制呼声,什么四元,五元,六元等在奥匈也是沸沸扬扬的。
两元制下的奥匈帝国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这就像,两个人虽然是夫妻,却各玩各的,带着孩子组合到一起凑活过日子。
这种国家,从根本上就不稳,何况不光两个主体,其他民族的人口也太多了。
“不用管那么多,你们兵力动员好了吗?工厂开大马力了吗?信息收集的怎么样了?
我的预感告诉我,这场大战会是空前的,可能会像七年战争那样打很久。
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这可是我们发展的好机会!”
唐宁这次召集他们,就是想看看之前嘱托的准备有没有弄好,以及查漏补缺。
兰芳,唐宁一手重建了国,对他的安排,是最上心的。
姜云海,当先汇报。
“陛下,兰芳准备好了。
从'宪国'二年,7月一日开始。
国内,现在已选定了5万远征军,按照你的要求多征集少数民族,同时工厂现在已经开始加班加点了,也买了很多船,就等着战争爆发。”
接着,是高文报告。
“葡萄牙工商业,同样也准备好了。
按照陛下的要求,我们不仅本土准备好了1万军队远征,葡属印度,莫桑比克这两块殖民地,也做好了安排。
即使战争打上再久,印度人不流尽最后一滴血,莫桑比克人还存在,我们有的是军队。”
“河仙公国也做好了准备,除了五千国民,还募集了两万越南人和高棉人。”
“金剑安保团,目前已经扩招了两千吉卜赛人,波兰人等流浪民族,总兵力已到6000。”
“金盾安保团,目前扩招了马达加斯加人,摩尔人等五千,总兵力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