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的时间,两边的地形改变很大,不过好在大致还是差不多,细心一点,找到还是不难。
“将军,按地图上的指示,前面那座山应该就是了。”
“嗯,看着是差不多,咱们过去看看!”
众人加快了脚步,朝着那矿山快步走去。
矿山不小,确定后,几人分散开来又转了好半天,终于找到一处合适的开采位置。
古代开矿全靠人力,即使曾秦能弄些机械过来,也不能随便什么地方都能开挖,得找个容易开采的位置,不然不知挖到什么时候,才能出货。
好在曾秦手上资源众多,一处不行,还可以另外再找,选择多,这个也就无需那么担心了。
磷矿确定好,曾秦他们连忙又赶往下一处。
整整两个多月,曾秦都在忙着生产方面的相关事宜。
曾秦现在不但在军中很有威严,在民间声望同样很高,再加上他手上银钱充裕,只要一心帮他办事,从不亏欠。
如此情况,很多事情,只要一吩咐下去,立马就得到很好的执行。
两个多月时间,在数十万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矿场拔地而起。
磷肥厂有了,钾肥厂有了,水泥厂也有了,甚至造船厂,纺织厂,这些也逐步建立起来。
这些工厂的出现,给襄阳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何今天怎么没去上工!”
“哈哈,我今天休沐,放一天假,准备回家一趟!”
“你前不久不是刚回去吗,怎么又回!”
“刚回就不能回了,几天没见,想孩子了!”
“你怕不是想孩子,而是想婆姨了吧!”
“哈哈,你说是就是吧,我先走了!”
襄阳周边,百姓又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种地的种地,上工的上工,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笑容。
有吃,有住,在工地上还有银子拿,不时还可以回家看看,这种生活真是求都求不来,短短两个多月,襄阳周边数十万百姓,已对曾秦彻底归心。
当然这段时间,曾秦也不全是一心扑在这上面。
民生在一点点推进,军事上也没落下。
白仲国家底不差,襄阳城被攻占,那些都归了他曾秦,再加上他本来银子就不少。
银钱足够,那肯定要招兵买马了。
除了反军那边整编上来的两万,曾秦这段时间又新招了三万人马。
现在河谷军总兵力已达到八万之多,真正称得上兵强马壮。
实力壮大这么多,也该是时候收拾那张献忠了。
张献忠如今盘踞在武昌一带,离曾秦他们很近。
那边的情况早已摸清,就看他准备怎么打了。
拿笔在墙上的军事地图上画了画,曾秦转过身,对着张成吩咐到。
“张成,把左副将他们都召集过来,我有要事相商!”
“是,将军!”
农忙前段时间就已结束,这几天,左平他们很是清闲,听到曾秦要商议大事,一个个连忙赶了过来。
人一到齐,周文广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将军,不知把咱们召集过来,所为何事!”
曾秦没有卖关子,扫了一眼下边众人,随之沉声说道:“我打算过几天进攻武昌,你们觉得怎么样!”
听到有仗要打,周文广顿时兴奋起来:“好啊,那张献忠早该收拾了,将军,那老货就交给俺老周了,不出一月,必把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对于打仗,不止周文广一人兴奋,谢闻兵等人同样如此:“周将军,那张献忠可是有十来万大军,你们“广”字营怕是吃不下吧!”
如今实力大增,曾秦把这数万兵力也分派了一下,其中周文广的“广”字营有一万兵马。
谢闻兵的“兵”字营有一万兵马,吴年的“吴”字营有一万兵马,廖成浩的“成”字营有五千兵马,于鹏飞的“飞”字营有五千兵马,曾文的“文”字营有五千兵马,曾武的“武”字营有五千兵马…………
另还有亲兵营,骑兵营,火炮营,火枪营……
兵力分派出去,自己带自己的兵马,自然是不一样,张献忠就一个,周文广想要独自揽下,大家肯定不能让他一人出风头。
谢闻兵开口后,于鹏飞等人也跟着说话,意思一样,都想带兵出征。
看着他们要吵起来,左平咳嗽了两声:“你们这样,将军也很为难,能不能听我说两句。”
左平在军中还是有些威望的,见他有话要说,大家伙顿时安静下来。
见大家不再争吵,左平开口了:“张献忠实力不弱,拥兵十数万,咱们实力是强,可若是跟他们硬拼,不管谁领兵,损失都必然会很惨重。”
“依我看,与其直接攻打武昌,还不如先慢慢跟他们消耗!”
“咱们新招来那么多新兵,许多都没真正上过战场,缺少磨炼,先跟他们打几场,正好都可以练练手。”
“这是其一,再一个咱们还可以跟陈冲他们配合一下。”
“如今,反军那边还是造不出开花弹来,攻打的同时,还可以让陈冲他们把那些咱们不用的开花弹推售出去。”
“这样既赚到了钱,陈冲他们还可以趁此跟他们拉近关系。”
“等到时机成熟,咱们再发起总攻,到时里应外合,拿下武昌不比现在轻松得多。”
左平这办法确实不错,张献忠可不是什么小角色,势力极大,真要这么直杀过去,就算能打赢,也占不到多大便宜。
如果按左平的方法那就好多了,让周文广他们轮番上阵,慢慢跟他们打,这样既磨炼了手下的新兵,又能消耗对方的实力。
还有就是陈冲他们那边,如今陈冲他们还是打着造反的名头,再加上手里有火器出售,很容易跟那些反军拉近关系。
张献忠造反那么多年,家底可是丰厚得很,把火器卖一些过去,正好可以大赚一笔。
最后既锻炼了新军,又赚了银子,最后还可以趁机阴他一把,真是一举数得。
听完后,众人都觉得此计可行。
“左副将这办法不错!”
“我觉得也可以!”
“我赞成!”
“我也赞成!”
……
见大家都没什么意见,最后曾秦一锤定音:“既然大家都觉得可行,那就按左副将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