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将军说的是。”
“嗯,一共是多少万旦粮食?说好了付账的,支票我都带来了。”
“这怎么好意思,送给国家的,收钱可不行。”
郑芝龙是打着注意,一定要免费送出去的,可不能真的听了自己二弟郑芝虎的话,把粮食给卖了。
“这个可不行,说好了买卖就是买卖,你要是不收钱的话,以后还有谁敢和朝廷打交道?”
说话的时候,刘世勋也在心中暗叹:真不知道以前的大明,那些大臣们都做了什么孽,居然把这么一位在海上横冲直撞的猛人,吓得连钱都不敢要了。
而这样事情,还不止这么一件。
在天津的时候,或许是经过了皇上的改造,并没有见到这种事端。
可到了湖广赈灾的时候,这样的人就比比皆是。
仿佛整个大明,在皇上没有清理过的地方,都是一片黑暗。
都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可在他的心目中,要不是有崇祯皇帝在的话,大明就一直是在黑暗之中,即便是头顶着明晃晃的大太阳。
眼前也是漆黑一片。
百姓们看不到希望,将士们也看不到希望。
实际上,就连朝堂之中的大臣们,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眼中也是没有希望的。
“支票还是要拿着,往后咱们打交道的次数,可是很多的。”
说话间,他已经看到了走了过来的徐必达。
这位被杨廷麟,临时给了一个暂代尉长的官职,为了就是能够和郑芝龙的身份匹配,做到从职位上的平等。
“报告,将军,杨尉长手下徐必达前来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先是行了一礼,让郑芝龙心中一阵惊讶,原来大明的水军之间,是这么交流的。
他是用了不好的办法,从徐必达的口中知道了不少的消息。
包括现在的水军。
他们以前可都是叫水师的。
更加让他惊讶的却是刘世勋的还礼。
职位低的向职位高的行礼,他心中触动还不大,总觉得是应该,可一名将军,向自己的手下回礼。
这个就和他所知道的某些知识,对不上号了。
“说说你的任务。”
“郑家总共筹集道粮食五百万旦,现在已经装船十二船,其余七船待定。”
说实话,刘世勋心中知道这一次的粮食购买会花出去不少的金元,可真的听到这么多的粮食。
心跳还是一滞。
说好了一旦粮食就是一金,五百万旦就是五百万金元,就是他的整个船队建设,都花费不了这么多的钱。
好在,如今也不需要带着金元到处乱跑。
只需一张支票,就能够做到以前很难做到的事情。
“开票吧,五百万金,可以在明庭宝行随时兑换。”
身后管着财物的尉长,立刻就站着拿出了背包中的一叠特殊的纸张,填写上了金额,还有自己的名字。
然后随手交给刘世勋。
等到刘世勋也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还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印章,和代表自己官职的官印。
三两下交易就成了。
薄薄的一张纸,就是五百万金元,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郑芝龙也不管是不是能够兑换,反正他暂时也没有指望用这个去拉金圆出来。
就是他弟弟郑芝虎,去往凤阳府的时候,使用的也是这样的支票,不过面额没有这么大而已。
看着郑芝龙收了支票,刘世勋才面容一缓。
“这个现在是大明最容易流通的票子,随时可以去兑换,记得别弄丢了。”
“不会的,我收好了。”
郑芝龙也不是没有准备,立刻就有他的下人,带着一个空匣子走了过来,他轻轻的撞了进去,然后封好。
“对了,听说刘香曾经是你的手下,你对此人的了解,是多少?”
刘世勋一边看着自己的商船开过来装货,一边问着关于刘香的消息。
这种直来直往的问话方式,让郑芝龙很是不习惯。
怎么着,都都找一个好地方。
然后点上一桌酒菜,边吃边说一些体己的话,然后才会进入正题吧。
而且在问话的时候,还得顾忌着别问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
别说郑芝龙不是习惯,就是身边站着一声不吭的郑芝豹也不习惯。
“此人很凶残,特别是对不服从命令的人,还有就是贪婪,什么银子都敢赚。”
郑芝龙整理了一下思绪,再难以回答的话,他还是要回答。
自己的手下,自己最熟悉。
这一点刘世勋没有说错,可错就错在,现在他们不但分道扬镳了,更是已经结下了不少的恩怨。
“嗯,和郑芝虎说的都差不多,就是具体的你们一句都没有说清楚,在来的路上我也遇到了刘香的手下,送了他们一本大明律,想必现在刘香正拿着开始研读了。”
送书是他的一个小爱好。
这一次出门的时间太久了一些,船上备着的并不多,要不然刚刚他也会送给郑芝龙一套大明律。
因为他觉得,在大明,任何的一本书。
都没有大明律值得所有人期待。
从民生,到商业。
各行各业的律法条文,都写得明明白白的。
而且都是用的大白话,只要是读过书的人都能看的懂。
没有弯弯绕绕,更不会让一些人去抠字眼,有那种闲工夫,做什么不好去挑战大明律的漏洞。
简直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判头”了似得。
郑芝龙不知道,刘世勋为何要和刘香扯到一起,他们这郑家好歹是有官身的,刘香有什么?
一个海盗而已。
论势力,还不如他们郑家,也就是和荷兰人联手,才能够和他打个平手。
看刘世勋说的毫无顾忌,他的心中疑问就更多了,什么时候,大明的官员可以光明正大的说自己和海盗有关系了?
难道他就不怕有人前去给皇上告密?
你可是将官啊。
身份和文臣可不同。
心中想着,目光四下里来回扫视,生怕周围有探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