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看,郭臻等人一开始就省了一品、两品的晋升,不过,历史上倒也有几位内阁大学士是庶吉士出身,可见起点虽然不同,但同列翰林机会众多,终究和其他官员不同。
至于剩下的进士,要么担任京官,要么就要外放,需得先经历官场沉浮,挣扎晋升,那外放的更要失去在京城构建人脉的机会,这在官场上是相对不利的开局。
像今日授官,其他进士还要等候安排,郭臻三人就已被提前领过来熟悉翰林院的情况了。
走着走着,郭臻抬手指着深处的一座楼阁,开口询问道:“那座楼是做什么的?”
那带路的人年龄不大,约莫十五六岁的样子,一路上倒也激灵,妙语如珠。
带路人知晓郭臻是新科状元,不敢怠慢,顺势看去,立时就答道:“那座楼是翰林院的藏书馆,放着诸多典籍,其中不乏孤本,可谓是院馆的重中之重。”
“藏书馆?”郭臻心中一动:“那可是个好地方,对我等为学之人而言可谓圣地,不知能否过去一看?”
带路人面露难色,挠了挠头道:“藏书馆轻易不能进入,小人也从未进去,不过大人您是新科状元,又是翰林修撰,想来和吴侍讲说一说,定当无妨。”
“需得吴侍讲允许?”
“不错,这藏书阁平时都是吴央—吴侍讲坐镇其中,他看管甚严,非编修整理之时,旁人很难进去,到了……”那带路人说着说着,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赶紧转移话题。
不过,对面确实也有人迎了过来。
看带路人就要退去,但郭臻瞧着带路人面孔,心中一动,问了一句:“这一路上倒是忘了问小哥姓名。”
“大人不必这般客气!”带路人连忙摆手道,“小人叫做严小鱼,当不得大人的称呼,我在翰林院里当差,今后若是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叫小人便是。”
说完,严小鱼一个转身就走了。
郭臻也不追问,对面已有清朗声音传来:“三位总算来了,几位刚刚去吏部登册,随后就有人过来通知,我等便在这里等候了。”
说话的同时,一名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缓缓走来,容貌英俊,气度儒雅。
“见过大人!”郭臻三人一看那人衣上补子,就认出是翰林侍读学士刘耽。
按照规矩,总理翰林院事务的乃是那翰林学士,为五品官衔,历代都由礼部尚书兼任,只是尚书何其繁忙,是以这种名头只是朝廷用来显示对翰林院的看重,真正执掌翰林院实权的,正是这侍读学士。
翰林院的一把手亲自相迎,郭臻等人就算再不懂行情,也知道这是隆重迎接,自然要投桃报李。
简单地说了两句客气话,那刘侍读又道:“本官来给各位引荐,这位乃是吴央—吴侍讲……”
说话声中,一名同样穿着官服的国字脸男子走了过来,此人迈步上前,周围气氛顿时变化。
刘耽话说的时候,众人如沐春风,而吴央一走过来,都没有开口,压抑气场就笼罩四周,不过郭臻等人也不是寻常人物,并未因此显露出什么异样,不动声色。
这翰林院除了翰林学士之外,还有侍读、侍讲、编撰、修编、检讨、五经学士、典籍、侍书、待诏等等职位,品阶依次为五品一直到八品,除此之外,就是无品的庶吉士了。
这等布置,其实是个微型的权利场,足以让郭臻稳步踏出入官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