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清瑶在宫里住了两个月,虽然也算是新奇事,可怎比得上端王妃自尽这么大的事情,尤其是惠太妃在丧礼上面无表情,对栾家来人不冷不淡,惹人猜想——堂堂王妃,到底因何而死?为女儿灵芝郡主,绝不应该,因周芷苓是皇家女,谁能把她怎么样呢?因此各式各样的死因就出来了。
有的说是被活活气死——正妃还不如两个侧妃受宠,天天看着小妾一堆,外加常年宠爱不衰的的外室沐天华,一口气没上来就死了;也有说被惠太妃欺凌至死,因端王对文华真人余情未了,十多年恩爱如初,惠太妃早就后悔了,对亲手挑选的儿媳妇横看鼻子竖挑眼,王妃被作践得连妾侍都不如,因此寻死;更有说成王妃是被端王失手害死,假说为王妃自尽。
说什么的都有,什么也挡不住流言飞语啊!有关端王府三个字成了京城内外沸沸扬扬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俞清瑶再幸运不过的低调回了齐国公府,太医院的院判亲自来诊伤,并送了家传的有益女子容颜,改善疤痕的良药,嘱咐人天天涂抹。明确告诉齐景暄,完全恢复到以前容貌是不可能了,最好也不过是留下浅浅一道伤痕,脂粉涂厚实些,能掩饰过去。
景暄听了,悲伤不已,握着妻子的手,恍若隔世。
“瑶儿,你受苦了!”
“我很好,景暄,你不用为我担心。”俞清瑶不忍让景暄自责,把自己并非被周芷苓害到,而是自己有意如此说了一遍。
“这是无奈之下,你知道她一直盯着我,自打我来京城后就屡次三番像害我,或许是我这张脸长得太像我母亲了吧!不付出一点代价,怎么能让她再也不敢肆意张狂?只是我也没想到,会变成这样子……”
轻轻叹息一声,端王妃长什么样她都不记得了,不过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她是觉得母亲亏欠端王妃的,虽然母亲也没得到多少。最可恨的是端王吧,他把爱和名分给了两个女人,但两个女人都不能安心,一个空守着名分把自己煎熬之死,另一个……
罢了,这事跟她关系不大,除了周芷苓那样不讲理的,谁能把罪名不由分说扣到她头上呢?她俞清瑶可是受害者!太医院的院判都说治疗不好了。
其实她对自己的容貌远远不如旁人在意。甚至心底还有一种想法,毁容了,她与生母沐天华的相似之处就不多了吧?至少别人看见她,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她是沐天华的女儿,长得很想沐天华,可惜没有母亲的仪态万方、顾盼生辉”。
作为一个女人,俞清瑶也有骄傲,很不愿意总是跟人相提并论,还永远是处在其“次品”、“瑕疵”的位置上。前世俞清瑶背着这个阴影,这辈子也没少受影响,不然,她怎么会选择看不见的齐景暄,而不是威远候世子林昶?大理太子段晓天?长乐侯王銮?
因她最怕的就是别人娶了她,是想在她身上找另外一个女人的影子!这比一辈子嫁不出去可怕的多。一边对她浓情蜜意,一边肖想的是她的母亲该是何等国色天香……那种可能只要想一想,就觉得打从心灵深处感觉恶心!排斥!
夫妻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景暄没有过多的说他有多担心,为俞清瑶的下落来回奔波,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俞清瑶则不同了。她对丈夫一向坦白,把自己坤宁宫起火后被安娘所救,送到冷宫避难,然后面见皇帝统统说了一遍,甚至连她的猜测也一并说了。
皇帝是长公主的亲弟,若她是皇帝的孙女,景暄是长公主的外孙,那她们也算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了。舅母曾经说过,表兄表妹关系太近,成亲容易生出有残缺的孩子,但她跟景暄……应该不算吧。
猜测中,没注意到景暄的表情已经十分严肃,岳父大人是皇帝的私生子?这绝不可能!是也绝对不能公布出来!
俞清瑶毕竟是女子,不知道若皇帝平白多了一个儿子,会对朝廷有多大影响,会直接改变现在的格局!七皇子已经“暴病身亡”了,其余皇子看不出皇帝更偏爱谁,立储迫在眉睫,可皇帝的心意谁也不知……朝中大臣已经分成几个派别,虎视眈眈,再暴露出诗仙大人其实是皇帝的私生子,算是他的表舅,那该如何是好!
齐国公府危矣!
他的父亲齐国公为他付出良多,还有弟弟景昕的性命……那一霎那,景暄的脑中飞快想了很多,包括接下来的朝中局势,和可以拉拢的势力。
但俞清瑶却恍然不觉。对女人而言,只要她沉浸爱河,就会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放在一个男人身上,只要他好,便觉得自己牺牲再多也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