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也疑惑不解,如果有兵马前来,他应该会接到郡守大人的命令,如今柴桑的兵力都被抽调出征了,城中只有五千预备兵,都是像他和小六这样缺乏训练的新兵,负责维护治安而已。
看那部人马从南边而来,不敢大意,忙道:“你快去禀告郡守大人,我在这里监视着。”
小六走后,王三急忙招呼南城的守军小心戒备,随时准备擂鼓鸣锣境界,几十个守军在城上严阵以待。
没过多久,那些火光便到了城下,看到这些士兵都是自己人,王三松了口气,大声喝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到柴桑何事?”
“吾等从豫章而来,奉陈武将军之命,前来借些粮草。”只见队伍中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将领,一身戎装。
“粮草?”王三一愣,“陈武将军前去讨伐山越贼,并未让柴桑准备粮草啊!”
那人倒也不慌不忙,继续说道:“陈武将军本以为豫章郡粮草足够调用,现已将山越贼围困于彭泽浪溪黄岭之下,眼见马上讨贼成功,奈何豫章粮草不足,故命吾等前来借些粮草。”
“哦!”王三微微点头,但他·并无权力,只能等着消息,军令严格规定夜间严禁入城,郡守大人没来之前他可不敢私自开门,万一追究起来,那可是杀头大罪。
看看城中还无动静,便问道:“既是陈武将军派来,可有信物?”
那人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现有随军参赞诸葛恪亲笔书信在此。”
王三忙命人将一个竹篮从城墙上吊了下去,让那人把书信送上来。
“是何人部曲前来?”王三刚把书信拿到手中,便听到一个声音响起,回头一看却正是郡守来了,连忙将书信递过去:“回大人,是豫章派来的人马,说是要借些粮草。”
柴桑郡守正是周瑜之子周循,听到王三的话,剑眉微皱,拿过书信拆开一看,正是诸葛恪的亲笔书信。
信中说明,现将山越军围困住,只等贼军粮尽,便可一网打尽,奈何豫章城里所备的粮草不够三万人调用,这才命人前来借粮,待讨越结束,也可为周循记上一功。
周循与诸葛恪关系甚密,曾同于东吴名士沈友一同游学,对他的字迹自然再熟悉不过,见诸葛恪求助,自然不能推辞,何况诸葛恪还许诺这里面有他的一份功劳,何乐而不为?自从掌管柴桑以来,周循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这不仅是对孙权的报答,更因为他头上有着周瑜的光环,因为体弱多病不能带兵征战,他便想着在后方治理中做出些政绩来,不能让人在背后议论
。
在他的治理之下,兴修水利,减少税赋,柴桑也一片欣欣向荣,城中一切秩序井然,多年来仓库早就储满粮食,借给诸葛恪一点也无关要紧,何况军情紧急,更来不及向吴郡汇报。
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此番也算是随机应变!来走到城头,看着城下的一千兵马,本想命王三开城,突然心中泛起一丝不安,犹豫片刻,让王三传话道:“已然看了诸葛参军的书信,兵粮可借,但军中规定,夜间不可私自开城门,让他们明日一早再来取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