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平四年(193)十一月中旬,北海。
刚满四十岁的孔融,虽然微微发福,但在合身的儒士服,与精心修剪长须的衬托下,颇有学者的儒雅之风。
这天孔融十分高兴,因为他请来了大名士管宁、邴原两人,给北海众多学子讲学,呵呵,纷争之时,不理证安民,天天以讲经为乐,和只知道讲佛经亡国的梁武帝萧衍有什么区别,梁武帝那么有才能,还最后亡国了,何况区区孔融呢。
北海城中,孔融府宅前全被车马堵塞。文人士子听闻孔融请来两位名士讲学,都不辞辛苦地赶到孔融府宅。
孔融也下令下属跟仆从,好生招呼众多学子,他自己则亲自出城迎接管宁、邴原两人。
孔融府上的前堂修葺一新,偌大的厅堂座无虚席,甚至前堂门外都站有人。
一众学子士人纷纷低声议论,等待孔融跟管宁、邴原的到来。
一个小吏匆匆走进了前堂,禀报道,“诸位,孔北海与两位先生已到府前,请诸位起身相迎。”
就在众人刚起身,孔融就带着两个中年文士来到前堂。前面一个扎着头巾,一身青色布衣,虽然衣着朴素得与草民无异,但神情举止间,自然散发出高洁儒雅的气质,正是管宁。
后面的邴原头戴文士冠,面貌坚毅严肃。他们两人紧跟着孔融来到大堂里。
一众士子文士皆拱手跟三人施礼,孔融三人也还礼答谢。一番礼节客套后孔融来到前堂中间,朗声说道,“诸位久等了,孔融不负众望,将管幼安、邴根矩两位先生请来,诸位有什么疑问,尽管向两位先生请教。”
管宁、邴原两人正襟危坐在主席上,回答着学子的提问。两人也不愧饱读之士,应对起来从容不迫。
之间仆人送上酒水瓜果,然后学子的请教,持续了几乎两个时辰。
“幼安先生,袁熙,袁显奕此时也在青州,其不久前剿灭了黄巾,还击败了田楷,不知先生对袁显奕如何评价?”一个青年文士突兀问道。
管宁、邴原相视均感到难以回答。袁熙声名正盛,且出身名门,虽然年纪尚轻,却是一时的风云人物。
管宁略略思索了会,说道,“袁显奕确是不负少年俊杰之名,文赋经义不甚彰显,所作诗文却开一代风气。”
“策定冀州、诛杀董卓、剿灭黄巾、占据青州,袁显奕岂不是,当世少有的英雄俊杰?”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学子激动道,显然他成了袁熙的粉丝。
说到袁熙的事迹,在场的士人多有推崇赞赏的,这些是他们想做却做不到的事。管宁、邴原显然也是对他印象良好。
“少年才子,年少英雄,袁显奕是难得的俊杰,平定动/乱,匡扶社稷,正是他所要做的。”邴原难得赞许道。
孔融笑容收敛,他神情有些尴尬,这袁熙是领关东联军盟主、车骑将军袁绍之令,来统辖青州的。
那么问题来了,他这个北海太守是归属袁熙,还是对袁熙的统治不承认,实在一时难以决断,毕竟。。。
因为袁熙不是,汉室朝廷任命的官吏,而孔融却是一心维护正统,他不会屈从于一个军阀的,他是这么想的,但也给自己埋下了祸端。
“报!”一个小吏顾不得场合,急匆匆跑进大堂里,他告了个罪,然后到孔融身边小声汇报。孔融听完后脸色急转直下,变得煞白,显然出事了。
“孔北海,可有大事发生?”管宁出言问道。
孔融点点头,看看在场的一众学子,缓缓说道,“约有两三万的黄巾余孽,已经包围了北海城。”
“呀!”在场众人无不惊慌,以前北海就是黄巾贼活动的重灾区,北海各地饱受黄巾抢掠之苦。
好不容易孔融领了北海太守,组织起北海的军民抵御黄巾贼,安享了一段太平时日,不想如今。
“黄巾贼从何而来?不是被袁显奕收降了么?”一个学子疑惑问道。
孔融愁容布满脸上,叹息道,“哎,是漏网的余党,他们本在齐国、乐安一带游寇,然青州军新近占据了乐安,他们就流窜到了北海。”
邴原略一思索,问道:“孔北海不是治下不是有能征战的兵卒、将领么?派遣抵御就是了。”
“诸位不知,北海本有兵士一万余,但分守了一些县城后,只剩下六千多,而又分遣了一半兵士,到都昌屯驻,北海城只有不到三千兵卒了。”孔融苦恼道。
“那遣人往都昌搬援兵啊,孔北海还等什么?”一众士人纷纷劝道。
孔融长叹了声气,说道,“黄巾贼先袭击了都昌守军,现在他们已经陷于,黄巾贼兵包围之中了。”
一众人等大都惊惧惶恐,势如累卵,他们不得不害怕,毕竟他们大多为座谈之客,哪里懂得这攻伐之事。
静寂沉默了半响后,一个学子突然大声道:“何不去他处搬救兵,以解北海之围啊!”
邴原也赞同道:“可差人往他处搬救兵,陶徐州兵力强盛,剿灭过黄巾贼可为援助。再则,袁显奕现在齐国临淄,更可向其求援。”
管宁摇摇头,说道,“徐州太远,等搬来救兵北海危矣,青州军正在齐国,何不请其来援?”他对袁熙还是抱我好感的。
孔融当然知道利弊,但如果向冀州军求援,则他们可能趁机占据了北海,以袁家跟袁熙的声望,北海各地就很容易归附。自己被一个少年郎架空,那是孔融所不愿看到的,太没有面子了。
“孔北海还有什么疑虑吗?”邴原问道。
孔融想了想,终究觉得以北海安危为要紧,于是问道,“黄巾贼已将北海城合围,如何派遣人去求援?”
众人一时语塞,突破黄巾贼营地,这可是十分危险的事,他们一帮傻文人,哪能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为何曹操,十分讨厌士大夫的原因。
还有明朝末年的东林党误国,只知道空谈内斗党争伐异,遇到正事全然不懂,最后做了亡国奴。
孔融一众文武下属也都在场,孔融看向他们,希望能出了主意。
“武安国将军身具神力,武勇非凡,可让他突围求援。”一个士族乡绅道。
三十多岁,身材敦实,一脸横肉的武安国一哆嗦,赶紧摆手,澄清道,“非我不愿求援,只是黄巾贼包围了北海,突围的人多了,势必吸引黄巾贼的主意,有被围堵的危险。而去的人少,也突破不了黄巾贼营地,所以这个。”
武安国是北海郡有名的力士,虽然对自己实力颇为自负,但要单身冒险突围他是不敢的,何况虎牢关一战后,他被吕布打破胆了,至今仍然对战场有一种恐惧。
就像网传的神将潘凤一样。
“大人,在下举荐一人,可担当求援重任。”孔融下属中一个小吏高声道。
众人皆惊异地看着那人,孔融知道,那人是他的主薄,北海营陵人王修,这人务实少语,年初被他征辟为主薄。
“哦?是何人?叔治快快讲来!”孔融先是惊讶然后惊喜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