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约二世发现海伍德不轨后,身体突然复原,手持骑士剑,对抗海伍德叛军。
从睡房杀到御殿,以及圣本堡的花园广场。
宗座砍钝一把剑就换一把,上百位叛军亡于其剑下,没有一人敢上前。
卢约二世有如战神下凡,最终海伍德用上连发弩箭这样违背决斗精神的武器,才将卢约二世击败。
也因这一故意渲染,卢约二世被后人冠以“剑圣宗座”之名。
他早年在东方耶路撒冷,一手持剑,一手传经的故事,也被大加改写。
他是英雄时代后,最伟大广为人知的教宗,也带走教廷最后余晖。
这一事件,失去两位正,代宗座,使罗马动乱数年,被后世认为天下大乱的开端。
柴苏把都城迁移到罗马,突尼斯当作次都,二元统治体系,让他的长子掌管突尼斯。
他掌管罗马数年,教廷的权威被柴苏压的抬不起头。
后人多用“柴苏霸罗”,形容此事。
柴苏上罗成功后,各国教会震动。
但柴苏还伪照一份,卢约二世先前所写的信件,大意是指,卢约二世早先跟自己的交恶,都是故意为之,实际上要让不忠于教廷的人,显出原形。
毕竟巨人打着上罗的旗号是事实。
罗马快速陷落后,柴苏也知道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
他以罗马名义,对北面光明诸国说,可降低给罗马的教税,各诸侯可在自己国中跟属下主教讨论教职人选任命。
柴苏以降低财权跟教权的方法,又发出守卫罗马,抵抗巨人,铲除叛徒的英雄形象来。
此时的光明世界。
北境发生王位争夺,法兰克乐意罗马内乱,施瓦本跟巴伐利亚打成一团,卡斯提尔收复失地分不开手。
东欧到巴尔干的几个国家,又对罗马鞭长莫及。
有绝对影响力的法兰克,已经出兵支援北境,他东边的施瓦本也发生国王出征失败的空虚状态。
加上巨人跟柴苏随时交手,法帝更乐于让两强相争自己谋图后变。
这次罗马易手,对教权衰落产生重大影响。
一万联军入罗马后,外海抵抗巨人的医院骑士团,并不理会柴苏的罗马教令,两者成为平等状态。
圣殿骑士团的残党在日后,又组织三次行动,但在缺少外援的帮助下,都告失败。
有一部份失败原因归于当初卢约二世把两大骑士团,调入东方作战,却因霍华死伤大量有经验的骑士跟士兵,形成断层,他们经验不足,最终都被柴苏消灭。
最后在柴苏威逼利诱下,圣殿骑士团人员,残党要嘛东渡耶路撒冷,跟随法康。
或者并入柴苏之下。
柴苏开了叛逆第一枪,诸国又因各自利益盘算,万人响应,几人出手。
圣城王国号招大军除贼,可从圣城到罗马,遥远大洋,也不是几天能达成的。
但麻风王还是干了,他一出头,陆续诸侯响应。
但命运之神又眷顾柴苏一次,圣城的海军在地中海碰到风暴阻拦,折损严重,不得已退兵。
因国中还要防备阿拔斯跟奥斯曼,最后再征罗马的计划也耽误下来,让柴苏霸罗形成事实。
隔年开始,光明各国几乎都自行推举主教甚至大主教。
贵族领主的力量前面被卢约二世压制多惨,眼下就反扑多快。
......
柴苏踏入圣本堡那刻,还带来那三位亲族,阿非利加三人众,跟他的长子--阿提利。
阿提利长的一点都不像柴苏,喜欢读书,身子虚弱,有如女人,但最受柴苏宠爱,也委以重任。
宗座之位,柴苏也登了上去。
文书库中,存在着大量机密,也被柴苏跟易安一揽无疑,各地传说,以及用兵情势,甚至还有派出去的间谍……
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料,光是教廷的藏书,就是无价之宝,这一次没花费多少时间,就进入罗马,不愧神眷者之名。
柴苏让人把曾祖父被破门之事的卷宗取出,接着当所有人的面前烧到。
“不要任何记录留存,此事永远消失。”柴苏下令。
接着他又接见佐伦启。
佐伦启被用担架抬着,小心翼翼的看着柴苏。
十多年前,自己身为郡主教时,对柴苏洗礼时,柴苏要恭敬的接受受洗,现在,地位天壤之别。
三人众,易安,跟几个柴苏亲信一旁站着。
场面十分压抑。
佐伦启不由心想,天父圣书上曾经预言,主后一三二零年之后,半岛会出现一位帝王,可这位帝王可不是什么天使下凡,他将主导十字军东征,是撒旦附体,火烧圣堂,令教宗弯腰,诸王跪地,手持火剑,重建罗马……
半岛之人,预言中的魔王,佐伦启越看越觉柴苏是这位千年之人……